品牌全案策劃18字訣中,調研、分析、洞察、判斷的輸出,得到戰略定位,在戰略定位基礎上,做出戰略輸出主要包括事業理論、競爭戰略、商業模式、品牌架構、戰略路徑等。
而商業模式是本環節中的重中之重,因此,我還想說說它。
所以,什么是商業模式?
提到這個詞,很是高深,給予很多人用這個詞匯,卻不糾結其深厚的內容,導致這個詞匯如何的耳熟能詳,尷尬的是,細說的時候,很少有人能給你講出個所以然來。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對于很多實體企業來說,投資人想看商業計劃書什么的。對于互聯網企業來說,商業模式似乎更重要。
商業模式對企業的價值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從互聯網購物平臺、到電子產品,商業模式的創新帶來了一場顛覆性的革命;共享經濟、社區團購、數字貨幣等新的商業模式,同樣在給全球的出行市場帶來了一場革新。
我贊同ZH倪云華說:商業模式有點像一個人的性格,有些東西你可以學,有些東西你想學也學不來。一個商業模式誕生后,它就成為了這家企業所獨占的東西,就像企業的DNA和血液。其他企業是很難模仿這種模式去創造另外一家擁有相同能力的企業的。
對企業來說,商業模式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靜態的東西。我們設計商業模式,不是在獲取一個靈光一現的啟發,而是根據企業自身的情況,去建立一套屬于自己的系統。
對任何一家企業來說,商業模式的設計和學習就像繪畫,你可以通過臨摹來練習,但你最終要學會自己去創造,在一張白紙上勾勒你自己的藍圖。
它是如此簡單,又是如此“高深”。
以前的商業模式是這樣的
1
什么是商業模式?
2
商業本質3條
3
業模式的核心邏輯
4
商業模式6要素
5
商業模式畫布
6
一句話商業模式
我,在哪個行業,選擇哪個價值點,借用什么外力,為誰,解決什么問題,提供什么產品與服務,實現什么效果,用多長時間,構建什么壁壘。
總結起來,有兩塊內容
·魏朱六要素商業模式:定義商業模式包括定位、業務系統、關鍵資源能力、盈利模式、自由現金流結構和企業價值六個方面,六個方面相互影響,構成有機的商業模式體系。
魏朱商業模式模型最大的特點是,魏朱兩位老師給商業模式下了一個精辟的定義,商業模式是利益相關者的交易結構。這個定義非常到位,讓這個模型六要素之間建立起很強的關聯,是一套很好的工具和方法論。
·商業模式畫布模型BMC:將商業模式分為九大模塊,具體包括:CS客戶細分、VP價值主張、CH渠道通路、CR客戶關系、 RS收入來源、KR核心資源、KA關鍵業務、KP重要合作、CS成本結構。這涵蓋了一個企業的四大功能:客戶、產品/服務、基礎設施、金融能力,可以很好地描述并定義商業模式。
商業模式畫布最大的特點是,這是一個視覺化的商業模型架構和分析工具,讓大家用統一的語言、九大模塊來描述和討論一個商業模式,操作性很強。另外創造價值、傳遞價值以及獲得價值的描述也體現了一個商業模式的核心內涵。
而這兩套工具玩法,都具備很強的策略指導性,便于做商業模式的設計。但這更多的是一種要素支撐的設計方式,從下往上設計,具備局限性。
更主要的是,這兩套玩法,更多聚焦于財務盈利,會偏重于經營合理性。并沒有過多考慮社會性和創造性,這往往使得企業經營看不遠,也走不遠,特別是當下社會環境下,各種社會關系的受益考慮和競爭角度的創造性爆破突出,都使得我們對商業模式體系的設計進入“三維時代”。
也就是說,以上這塊所代表的一維,在以前甚至現在,一定環境品類內,它還有價值,但不具備時代普世適應性。
是的,我重復我先前分享《商業模式設計應該有這個時代的新思路》的觀點,商業模式該有新的時代思維——三維時代。
商業模式設計三維=反論的結構+八方受益+可盈利體制。
1
上面就是一維,也就是經濟合理性。
無論是什么商業模式,其共同點,也就是底層邏輯如下:相比于原來的商業模式1.0都過于關注“是否盈利”,偏重于經濟合理性。但商業模式2.0,從“八方受益”去把握“社會性”,利用反論結構考察“創造性”再通過商業模式圖解把握經濟合理性。
2
二維的“社會性”
3
三維的“創意性”
4
三維商業模式創建結構
思考“出發點”“定律”和“反論”。“反論的結構”的思維框架包含了:①從出發點引導出普遍定律;②推理與定律相違背的反論;③再將出發點與反論組合起來。
Social圍繞“是否具有社會性”,Business針對“是否具有經濟合理性”,Creative則指“是否具有創造性”,Social、Business和Creative這三點要素(下文將以首字母SBC作為簡稱)與商業模式2.0的三個原則也相互關聯。
來源:踐行者宣言
本站文章收集整理于網絡,原文出處:踐行者宣言 ,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