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點、買點、痛點、癢點和爽點,其實這里有兩個時代背景
賣點,屬于產品時代的產物,又稱賣方時代,USP也是這個時代的廣告打法。明顯,對于當下的中國,屬于買方時代,買點、痛點、癢點、爽點,屬于買方時代的文案廣告打法專業用語。
這里也有個小細節,買點是針對痛點來來說的。為什么還會把痛點列出來呢?這是因為內容廣告文案表達上,基于痛點來表達買點、癢點、爽點,更容易吸引關注。
痛點是營銷文案最好的切入點,是用戶消費決策行為的開始。
一個產品,能同時擁有買點、癢點和爽點嗎?
這么問,或許你有點難以理解,說白點,一款產品,能否同時擁有功能價值+情感價值+精神價值?
備注:心理價值=情感價值+精神價值。
能的,很多時候我們轉不過彎來,就在于把一款產品固定在某種價值背景下,導致很多問題想不透。而事實上,這三種價值很多時候是在一款產品里同時出現的,只是權重比例有所不一樣而已。
真是這三種價值的存在,給了品牌很大的發揮空間。比如,從品牌本身來說,可以把某種價值放大,去創新匹配相應市場。比如iphone,同樣一款產品,只是某些性能的區隔,就可以應對不同人群需求,而本質上產品其實是沒有變化的。同樣,一款產品,在不同場景、不同群體看來,其價值也是不一樣的。而這不是基于你認為的權重比所確定的,而是基于買方時代的不同買方欲望、需求所決定的。但前提是,你本身確實有這個價值。
如何理解產品賣點?
寫產品賣點的時候無從下手?賣點太多不知道如何選擇?找不到產品核心優勢?......
產品買點和賣點
從產品銷售體系上來看,賣方放在產品上,聚焦功能點,支撐點和產品背書;買方放在利益點、甜蜜點和連接點上。利益點等于買點,甜蜜點等于癢點,連接點等于爽點。
如何理解痛點、癢點、爽點三者?
1
如何尋找痛點(解決痛點讓產品好賣)?
①市場調研:進行廣泛的市場調研,包括行業趨勢、競爭分析和客戶反饋,以識別客戶可能面臨的問題或挑戰;
②客戶反饋:積極聽取客戶的意見和投訴,他們通常會直接表達所遇到的問題。
③數據分析:分析客戶數據,銷售數據和客戶服務記錄,以查找任何常見的問題或痛點;
④客戶訪談:與客戶交談,了解他們的需求和痛點,這可以通過電話,在線調查或面對面會議來完成;
⑤模擬客戶體驗:模擬客戶購買和使用產品或服務的過程,以識別潛在的問題和不便之處。
2
如何尋找癢點(解決癢點讓產品好溢價)?
1.市場趨勢:關注市場趨勢、社會變化和新興技術,以尋找新的機會和愿望;
2.競爭分析:研究競爭對手的產品或服務,看看他們是否滿足了客戶的某些需求,而你沒有;
3.創新思維:鼓勵創新思維,嘗試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問題,以找到新的解決方案和機會;
4.客戶反饋:監控客戶的積極反饋和建議,看看是否有新的愿望出現。
5.社交媒體和在線社區:參與社交媒體和在線社區,了解人們在談論什么,看看是否有新的趨勢和需求。
3
如何尋找爽點(解決爽點讓產品好復購)
1.品牌創新:不斷推出新產品、服務或功能,以提供令客戶驚喜的體驗;
2.客戶互動:與客戶建立深入的互動,了解他們的興趣和喜好,然后根據這些信息提供個性化的體驗;
3.員工反饋:聽取員工的意見,因為他們通常能提供改進客戶體驗的寶貴意見;
4.客戶滿意度調查:定期進行客戶滿意度調查,以了解客戶對產品或服務的滿意程度,以及如何進一步提高滿意度;
5.監控競爭:觀察競爭對手如何提供愉悅客戶體驗,以借鑒他們的最佳實踐。
結語:
無論是賣點也好,買點也罷,痛點也好,爽點又或是癢點也罷,都是圍繞產品的銷售推廣傳播來講的。賣點思維符合賣方時代背景,但現在是買方時代,屬于買方市場。如果你還糾結于是寫賣點還是買點(痛點、買點、癢點、爽點),只能說該醒醒了,這不是比較選擇問題,壓根不是同時代的思維玩法。
我說過,談任何戰術都離不開戰略,而戰略是講究原點本質的。這些的原點本質是馬斯洛的需要理論。需要理論決定了品牌發展態勢:工具價值→情感價值→精神價值。而這個戰略態勢,不管什么階段,營銷講究一個差異化價值打法。這個差異化體現在:
售前,主打需求管理差異化:選擇更合適自己的細分市場,這是市場差異;這個差異基礎上,4P來支撐的差異具象化。售中,主打用戶心智管理。基于品牌定位、推廣、品牌資產管理,來做到心智管理。
售后,主打用戶關系管理。數智化的運維服務,做好不同層次用戶關系的管理和維護。
從營銷落到產品銷售,聚焦功能價值的戰略思考,那么產品上核心以痛點的買點為解決方案;如果核心落在情感價值上,核心落在癢點方案上;如果落在精神價值上,完全可以基于爽點來思考。
當然,這種匹配思路,是放在企業戰略發展三個層次來匹配的。如果放在產品本身的價值屬性來看,功能價值對應基礎效用,情感價值對應附加價值,精神價值往往落到延伸價值身上。
來源:踐行者宣言
本站文章收集整理于網絡,原文出處:踐行者宣言 ,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