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化
什么是人口老化?
今年1月19日的這一天,巴黎有8萬法國民眾涌上街頭。他們不是在慶祝。他們是在罷工。同一天參加罷工的,還有馬賽,里昂,等9個城市。法國警方統計,共112萬人參加了這次罷工。而工會統計,有200萬人。
1月31日,法國八大工會組織第二次罷工。這一次,工會統計有280萬人。然后,第三輪,第四輪,第五輪,第六輪。一直到6月6日。第14輪。聲勢浩大。曠日持久。
可是,他們到底在抗議什么呢?
他們在抗議:延遲退休。
法國現行的政策,是62歲退休。從今年9月起,法國退休年齡,將每年延遲3個月。直到2030年,延遲到64歲。
64歲!
我24歲就想退休了。64歲,太晚了。
可是,64歲真的很“晚”嗎?我們來看看其他國家。
法國,64歲。而加拿大呢?65歲退休。曾計劃延遲到67歲。日本,65歲。2021年通過法案,“允許”70歲退休。德國,正在執行延遲退休政策。1964年后生,67歲退休。美國,1960年后生,67歲。澳大利亞,從今年7月1日起,正式改為67歲。英國,1978年后生,68歲。
加拿大,日本,德國,美國,澳大利亞,英國。這些國家的民眾看著法國。笑而不語。你們調完才64歲。這不是結束。這甚至不是結束的開始。這可能只是開始的結束。
延遲退休,是全球趨勢。可是,這到底是為什么?辛苦了大半輩子,我想早點歸隱山林,或者早點環游世界,有錯嗎?
要理解這個問題,就要理解一個非常重要的人口學概念了。
人口撫養比。
什么是人口撫養比?
我們看這個公式。
我們把人的一生分為三個階段:兒童,成人,和老年。兒童沒有勞動能力,老人逐漸失去勞動能力。他們需要靠正在勞動年齡的成年人“撫養”。所以,用兒童和老年的人口之和,除以勞動年齡人口,就是人口撫養比。
意思是,每個勞動人口,要撫養自己之外的幾個人。
有人可能會問,兒童我理解。可是,老人,不是靠自己的養老金養活的嗎?
理論上是這樣。但實際上,你年輕時交的養老金,主要都用來養活當時的老年人了。而你年老以后領取的養老金,都是你的下一代繳納的。雖然數字一直幫你記著。
可是,“人口撫養比”,和我有什么關系?會影響我找工作嗎?會影響我創業嗎?
會影響。
勞動年齡人口減少,老年人口增加,社會保障系統,就會壓力巨大。作為個人,你交的養老金,有可能也會因此增加。同時,勞動人口的減少,會導致勞動力短缺,進而導致勞動力成本上升。作為企業,你的經營成本,也可能會因此增加。而企業經營壓力增加后,又會導致稅收來源減少。但同時,老齡化帶來的公共支出卻在增加。作為政府,將感受到巨大的財政壓力。個人。企業。政府。都會壓力山大。
人口撫養比,就像體檢報告里的“血壓”一樣,標志著經濟的壓力。
你現在理解,為什么這些國家要延遲退休了。因為延遲退休,相當于把一部分人口,從分子重新“拖回”分母,從而給人口撫養比“降壓”。延遲退休,是給經濟的“速效降壓藥”。
那么,這些國家經濟的“血壓”,有多高呢?
加拿大的人口撫養比,是53%。這意味著,每個勞動人口,要撫養半個兒童或者老人。血壓,相當之高。美國呢?54%。更高。澳大利亞,54%。德國,57%。英國58%。那,為此罷工了14次的法國呢?2016年開始,法國的人口撫養比,就已經超過60%。非常之高。而深度老齡化最嚴重的日本,是71%。
是該降壓了。
但是,“延遲退休”這款“速效降壓藥”,只能短期治標,無法長期治本。延遲退休,無法阻擋“人口老化”的總體趨勢。
2000年,全球已經進入輕度老齡化。2045年左右,全球將進入中度老齡化。到這個世紀末,這個叫“人類”的物種,將全面進入深度老齡化。
整個人類,都在變老。
而這個星球上的前三大經濟體,美國,中國,日本,將更早經歷這一切。
“老齡化”程度的提高,會連帶造成“勞動人口占比”的相對下降。
根據聯合國不悲不喜的中性預計,歐美勞動人口占比,從2010年左右開始減少,這樣的趨勢會一直持續下去,直到這個世紀結束都不會停止。那么,中國呢,亞洲呢?一樣。亞洲勞動人口占比,從2020年左右開始,也一路下行,直到這個世紀末。
未來70到80年的全球經濟,將經歷一場延續大半個世紀的高血壓。
可是,這血壓,到底為什么會高上去呢?
因為“生育率”長期的下降。
什么是生育率?
生育率,是指一名女性的一生中,平均生育孩子的數量。
一名女性,一生生育幾個孩子,這個國家的人口結構才能不發生變化呢?2個。一對夫妻生兩個孩子,正好“替代”自己。考慮到早期死亡率,我們通常把2.1,叫做“替代水平”。
從1950年開始,歐洲和美國的生育率,就一路下跌。1970年代,跌破了替代水平。2021年,跌到了只有1.6左右。
1.6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下一代的人口數量,不夠替代這一代。如果長期如此,勞動人口必然下降。而同時,老年人口數量在變得越來越高。更少的成年人,撫養更多的老年人。人口撫養比這個血壓,就這么上來了。
那么,中國呢?
1991年,中國的生育率,首次跌破替代水平。很多人期待2016年,二胎政策放開之后,這個數字能夠反彈。但是2017年,生育率繼續下滑。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時,跌到1.3。
這種幾乎“每代減半”的減少速度,讓中國的“人口撫養比”,快速上升。
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11年,中國的人口撫養比,是34.4%。僅僅10年后,2021年,上升為46.4%。血壓飆升。根據聯合國預計,2055年,全世界的人口撫養比,會達到61%。而中國,會繼續飆升到76.5%。
很多人開始擔心:我們的下一代,是否養得起我們?
那怎么辦?
當然是:提高生育率。但這并不容易。因為,生育率降低,并不只是中國的特色。而是全球幾乎所有國家的問題。
中國在降低。歐美在降低。全人類都在降低。為什么?
大家總以為,經濟發達了,生活變好了,就會多生。事實恰恰相反。一旦經濟上沒有了壓力,人們反而不愿意生孩子了。為什么?因為從經濟學意義上,生孩子的一個重要動機,是“養兒防老”。而現在,不需要再靠兒女來養老了。所以,人們的生育動力,大大下降。
提高生育率,是中國的難題。也是全人類的難題。
那怎么辦呢?
我有一個對話節目,叫《進化者》。每周五晚上8點首播。在這個節目里,我對話過阿里的首任COO,關明生;前惠普大中華區CEO,孫振耀;華與華營銷咨詢創始人,華杉;三只羊網絡董事長,小楊哥。等等等等。
都很厲害。但其中有一位,很特別。他就是攜程創始人,梁建章。因為,我們3個小時的對話,完全沒有聊攜程。一直在聊人口。
梁建章,也是一名人口經濟學家。這些年,他一直在致力于研究“生育率”的問題。如何提高生育率?我很同意他一句話:我們不能“逼著”,不愿意的家庭生孩子。
我們只能想盡一切辦法,幫助愿意生育的家庭,降低“生育成本,養育成本,教育成本”。今年6月,攜程宣布,給每位新生了孩子的員工,發5萬元津貼。
我建議你去看一看這期對話。
我不是人口學家。今天,我也不是來“催生”的。我今天來的目的,是幫你看清“人口老化”這條線索。然后,重新理解“兒童,勞動人口,老年市場”,會發生哪些變化,存在哪些機遇。
你知道,過去5年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市場增速嗎?
過去5年,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市場增速,逐年下滑。
去年,甚至負增長。從人口老化的視角看,你會知道,這不是因為賣奶粉的不努力,而是因為買奶粉的人少了。這個行業,在“萎縮”。
而根據今年3月教育部公布的數據。2022年,全國幼兒園數量,比2021減少了5600所。這是自2008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這個行業,也在“萎縮”。
兒童市場在萎縮。
知道一個市場在“萎縮”,有什么用?很有用。因為“擴張市場”,有擴張市場的策略。“萎縮市場”,有萎縮市場的策略。只有認清市場的階段,才能選擇正確的策略。
什么是“萎縮市場”的增長策略?
假設,某行業的平均利潤率為10%。有的企業低,2%,或者4%;有的企業高,6%,或者8%,甚至15%。突然,這個市場萎縮了。賣的人數不變,買的人數減少。供大于求。這時,企業為了生存,必然發動價格戰。價格降低,但成本沒降。行業的利潤率,整體下移。這個過程,經常被叫做:卷。
過去一些低效的企業,4%的利潤率能干,2%也能干。但現在,它們的利潤為負。干不了了。怎么掙扎都沒用,只好倒閉退出。這時,他們所服務的客戶,他們所擁有的人才,都會被釋放出來,流向高效的企業。死亡,是一個公司對商業世界的最后一次貢獻。因此,高效的企業,規模反而擴大了。
市場規模,集中在更少數的企業手里。
市場開始萎縮的時候,也是行業開始集中的時候。
所以,在“擴張”市場,企業的策略,可以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市場足夠大,誰都吃不完。而到了“萎縮”市場,企業的策略,可能就要變成“生死看淡,不服就干”了。
因為智能手機拍照越來越好,單反相機的市場整體萎縮。怎么辦?佳能和尼康,推出更先進的相機,更多元的產品。大量中小的相機品牌,逐漸被逼,退出了市場。佳能和尼康,反而占據了更大的市場份額。
因為聚會宴請減少,年輕人口味改變,中國白酒市場已經連續6年萎縮。2022年,白酒全行業總產量,只有2016年的49%。腰斬。怎么辦?
頭部白酒品牌加大傳播,越戰越勇。飛機場、高鐵站,鋪天蓋地都是白酒廣告。尤其是對年輕人的觸達。比如“醬香拿鐵”。為什么?因為清香,濃香,醬香,三大香型之間的切換壁壘很高。年輕人的“第一口酒”,直接影響他未來的香型選擇。
2016年,白酒行業的CR5,也就是前5名加在一起的市場占有率,是15.49%。2022年,提高到43%。市場萎縮,行業集中。尤其茅臺。6年逆勢增長。
生死看淡,不服就干。有紅利時,要會沖浪;沒紅利時,要會游泳。
看完兒童。我們來看勞動人口。勞動人口減少,會帶來哪些商業變化?
不少人知道,日本執行了很長時間的“終身雇傭制”:一進企業門,一輩子是企業人;和“年功序列制”:隨著工作年限增加,工資也逐年增長。
“終身雇傭,年功序列”,這聽上去和我們所學的“賞罰分明,獎優罰劣”,完全相違背啊。為什么?
因為二戰后,日本遭遇了大規模的勞動力短缺。招不到人,成了日本企業最大的問題。所以,一些企業開始嘗試終身雇傭制,和年功序列制。永遠不辭退,年年漲工資。但如果你跳槽,就什么都沒了。這套制度的本質,是為了解決勞動人口的短缺問題。
勞動人口減少,帶來企業“治理方式”的變化。
這幾年,網上很流行00后整頓職場的段子。比如這個。80后是,收入更高我就離職。90后是,領導罵我我就離職。00后呢?領導不聽話,我就離職。00后這一代人,似乎特別任性。為什么?
這可能和00后的生活條件優越有關。他們的安全感更高。但可能,這也和00后這一代,數量減少有關。
中國共有“90后”,2.11億人。“00后”呢,1.47億人。少了30%。崗位沒有明顯減少,但供給減少了30%。供需關系,發生巨大變化。所以,00后為什么能“整頓職場”?因為稀缺。領導不聽話?還有好幾個領導,等著聽我話。
勞動人口減少,帶來企業“管理手段”的變化。
除了治理方式和管理手段,勞動人口減少,還會帶來“商業模式”的變化。
10月1日,我正式閉關,準備今天的年度演講。閉關前的最后一次出差,我去了深圳。在住的酒店門口,我看到了一個設備。
無人機空投柜。
你現在點外賣,可能會看到一條提示:無人機已接單。然后,一架無人機,會從120米以下的空中,以10米/秒的速度,前來投喂你。
我趕緊去問美團的同學。他們說:大驚小怪。美團的無人機,已經在深圳配送18萬單了,平均配送時間12分鐘。比人還快。一共為用戶節省了近3萬小時的等待時間。
那還需不需要外賣小哥?當然需要。但有些時候,無人機確實比人更快。甚至更便宜。
隨著勞動人口的減少,人力成本一定會越來越貴。你原來1萬能招到的人,未來可能要用2萬,甚至3萬。
“人機協同”,是必然趨勢。
湖北某處,地下400米的一個磷礦礦洞。一輛裝載著礦石的卡車,正在向外駛出。地下礦洞的環境非常復雜,空間狹窄,坡多彎急。這輛卡車,順利地把礦石運出了洞。但是,這輛卡車,不是被“駕駛員”開出去的。這輛卡車,是“自己”開出去的。它是一輛無人駕駛卡車。
無人駕駛技術,越來越成熟。但是與人類駕駛員一起開,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你覺得無人駕駛危險,無人駕駛還覺得你危險呢。那么在一個無人環境呢?比如高速公路,或者地下礦山呢?在這些地方,無人駕駛幾乎完全可以替代人類了。
在礦洞里開車。這樣危險的工作,還是讓機器去做吧。人類,應該被解放出來,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
兒童。勞動人口。然后,老年。
從2022年開始,中國每年出生的人口不到1000萬,但每年退休的人口超過2000萬。并將持續14年。老年市場,是一片蘊藏著巨大機會的藍海。但是,怎么抓住老年市場的機遇?
想進入老年市場,你必須真正理解老年人。
提問:你想做一款老人鞋,應該怎么做?
這是足力健老人鞋的創始人,張京康。幾年前我認識他的時候,就請教過他這個問題:老人鞋的核心,是不是“便宜”?
張京康說,當然不是。潤總,你認真看過老人的腳嗎?
因為承受了幾十年的體重,老人的足弓,會逐漸塌陷。因此,整只腳就會向前擠。老人的拇指,可能會被擠到外翻。另外,也因為足弓塌陷,老人的腳,會總體變寬。尤其是女性。
所以,給老人做鞋,鞋楦都要不一樣。一定要更寬,尤其是鞋頭。這樣才能合腳。
另外,老人的腳很干。這是因為皮下脂肪流失,很容易開裂。尤其是腳后跟,通常都磨損嚴重。
所以,給老人做鞋,要用厚一些的海綿,把腳跟像“U型”一樣包起來,才不會磨腳。
更重要的是,人老了,肌肉會萎縮,所以走路時腳抬不起來,重心不穩。重心不穩,如果地還滑,就會摔倒。一摔倒,就是嚴重問題。
所以,給老人做鞋,首先,要把鞋底面積做大。這樣重心才穩。其次,要設計有向上弧度的防撞鞋頭。這樣才不容易絆倒。最后,要選防滑的鞋底。防滑對老人來說,是生命線。
便宜很重要。但便宜不是核心。核心是,你必須真正理解老人的獨特需求。即便是一雙鞋。
他說,老人,不是一個消費力差的“下沉”市場。老人,是一個需求獨特的“差異化”市場。
說得真好。
人口老化,給我們帶來了挑戰,也帶來了機遇。
因為,滅絕和爆發,同宗;衰退和增長,同源。關鍵是,你是否看清了變化背后,真正的線索。
祝你,迎來你的爆發。
探索變化的過程,讓人振奮,也讓人焦慮。每當此時,另一條隱藏的線索,就會浮現出來。
這條線索就是:情緒生長。
本站文章收集整理于網絡,原文出處:劉潤 ,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