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查理·芒格
因此,沒有足夠的涉獵和積累,是極難擁有領導力的。對管理者而言,重要的是經驗;而對領導者而言,重要的則是學識。
在南勇新作《上下同欲》這本書指出---沒有知識的人有可能成為一個好的管理者,卻幾乎沒有任何可能成為一個好的領導者。理由很簡單,對管理者而言,重要的是經驗;而對領導者而言,重要的則是學識。
經驗的好處在于,能讓人清楚地看見事物的表象和局部;而學識的妙處在于,能讓人深刻地洞察事物的本質和整體。前者看得近,后者看得遠;前者看得淺,后者看得深。
01作為管理者,你真的有領導力嗎?
太多的管理者自以為擁有了“領導力”,卻常常發現自己在“領導”這個事兒上鞭長莫及、處處受制,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們過于在意“經驗”與“實踐”,而輕忽了“知識”與“學習”。換言之,他們最大的命門在于:
盡管經驗豐富,是一個“江湖老手”,卻由于知識的匱乏,而始終無法具備較高、較全面的個人綜合素養;一個素養不高的人是無法具備真正的領導力的。
放眼古今中外,無論在哪個領域,那些能夠打下一片“江山”,并能成功地守住這片“江山”的人,無一不是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之人;那些目不識丁的草莽英雄即便能打下一片“天”,可成功守住這片“天”的概率往往極低,極易在短時間內失去已然到手的成功果實。這便是“知識”的力量,也是“領導力”的底色。
一個合格的領導者,應該具備什么樣的知識結構和綜合素養呢?
02學習的素養
卓越的領導者,首先應該是一個“博學者”,至少是“雜學家”,涉獵要廣,肚子里的東西要多。這便是“通識”的概念——不一定要專精,卻一定要博學,也就是所謂的“博而不精”。古今中外,但凡有所建樹的領導者,大多是典型的“雜學家”“通識家”。他們博覽群書,愛好廣泛,在許多令人匪夷所思的方面均有卓越的表現。
英國前首相丘吉爾,既是卓越的政治家,也是出色的畫家和文學家;美國開國元勛杰斐遜,既能起草《獨立宣言》,也在建筑學、機械工程學、植物學甚至考古學方面頗有造詣。至于中國就更不用說了,古代帝王中的文人騷客、丹青大師不勝枚舉;現代偉人中的詩人與哲人更是震古爍今,名滿天下。
可見,從終極意義上講,領導力拼的是“文化”;而“文化”是一個極度開放、極度包容的概念,可謂“包羅萬象”“博大精深”。
對領導力而言最重要的是哲學。學習哲學,是否擁有什么竅門呢?當然有。除了大量閱讀哲學方面的書籍之外,多看一些歷史方面的書籍也大有裨益。常言道,“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學習歷史,對掌握事物的內在發展規律具有極大的好處。古今中外,絕大多數卓越的領導者都會對歷史學習異常感興趣,其根本原因就在這里。
03適合當下的思維能力
具體地說,是“中西合璧,以中為主”。現在的中國企業家與中高層管理者,在“看書學習”這件事情上有一個明顯的思維誤區,那就是“重洋輕中”乃至“唯洋是問”。由于西方比我們更早地實現了工業化和經營管理現代化,以謙虛的姿態向西方學習本身并沒有什么問題,可是過猶不及則會適得其反。
事實上,許多卓越的中國企業家都擁有深厚的國學功底,或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堅定擁躉。比如說,金庸是公認的國學大家,而馬云是金庸的忠實粉絲。李嘉誠謹守一生的座右銘則借鑒了《道德經》和《論語》中的名句:臨事而懼、好謀而成,不疾而速、無為而治。
他們對國學的熱愛,絕不僅僅是為了“裝點門面”,而是結結實實地將其視為一種人生的“修行”,并將從修行中得來的智慧結結實實地運用到了各自的經營管理實踐中去。
馬云自比“風清揚”,并將其人生哲學貫穿始終,他甚至要求所有下屬員工也要為自己或自己的團隊起一個“江湖名”,并將這種氣質融入日常的工作與生活中,指導每一個人的思維模式與言行舉止。
李嘉誠修身養性,每一個行動、每一個決策都能從古代典籍中找到相應的依據,他張貼在辦公室里的那副晚清重臣左宗棠留下的名對聯“發上等愿,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就平處居,向寬處行”,便是他人生的真實寫照。
04 打動人心的表達力
一個合格的領導者,必須具備最起碼的文筆能力。很難想象一個連文章都寫不好甚至不會寫的人,會是一個擁有了真實“領導力”的人。
一個領導者最核心的能力之一,就是歸納總結的能力。具體地說,就是從無數錯綜復雜、表象各異的事物中,提煉出一些共同的、本質性的東西,以此指導自己和團隊的思維與行為。這就需要領導者具備高度的邏輯思維能力與文字落實(寫作)功底。
任何強大的團隊都會有一個明確的指導思想和一套完整的文化傳承體系(反之亦然,任何做不到這兩點的團隊,也不可能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強大團隊”。充其量,是一群莽夫組成的“烏合之眾”罷了)。而這兩項任務很大程度上是通過文字,特別是領導者的文字來實現的。這既是一種企業文化的體現,事關“教育”“凝聚力”與“強烈的動機”;也是團隊成員在具體工作中的行動指南,事關“執行力”“效率”與“結果”。
古往今來,各個領域的幾乎所有卓越領導者均能形成一套自己的完整思想體系,并留下豐富的著述傳于后世,就是一個明證。
那么,如何才能擁有過硬的文字功底呢?簡單,四個字而已:多讀多寫。
首先,要提高自己的閱讀量,擴大自己的閱讀范圍。古人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讀得多了,腦子里的東西多了,文章想寫不好都難。
其次,要加強練習。不精通不代表沒天分。關鍵還是不重視,缺乏鍛煉、懶于實踐。只要能夠切實重視起來并加強相應的訓練,擁有過硬的文字功力并不是一件難事。
教你一個小竅門:說正常話,寫正常文。寫字要跟著嘴走,而不要跟著腦子走。
知識的獲得,要從書本中來。要讀整本書,讀紙質書,養成持續讀書、系統學習的習慣。要讓你的學習形成一個完美的閉環。不可以太分散、太隨機、太零碎,這樣的“學習”是無用功,根本無法形成有效積累,無法完成量變與質變的轉換,因此純屬時間和精力的浪費。
這就是“修行”,這就是自律。做不到這一點,你就無法成為高素質的人;個人素質不高,你就不可能擁有真正的領導力。
本站文章收集整理于網絡,原文出處: ,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