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們換個角度,站在員工角度來考慮呢?我一直認為,員工們其實很善良,即使他們心里想要很多很多,那誰不想自己收入暴漲呢?這不是人的天性嘛?絕大多數人實際上不會提出那些不切實際的要求,也會認知到企業的情況以及自身的能力、崗位問題,有一個合理的框架。
因此,他們最需要的是什么?不是突然一個漲薪的消息,而是有人來跟他們一起規劃薪酬將如何發展?較低薪酬或者長時間沒漲薪都不可怕,可怕的是讓他們感覺永遠如此,以致于沒有信心再跟企業走下去,而是四處張望機會,工作上敷衍了事。
不管多么優秀的企業文化,勞資雙方都是存在一定矛盾的,但老胡以自己多年摸索出來的經驗來告訴你:千萬不要回避薪酬問題,尤其是對那些你倚重的下屬,大膽地去跟他們一起規劃薪酬,這會是一個高杠桿率(一個行為帶來比期望值更高的產出)的管理行為。
到年底了,自然是每個人都會對第二年有新的期望,這個時候如果管理者率先與下屬規劃薪酬,就會占據主動,主要注意以下幾個步驟:
01??第一、確定對象,明確期望
- 員工賺錢,老板才有希望;
- 大方一點,最好是設定在員工的驚喜值,你腦袋里必須要有這樣的畫面,這個員工拿到什么樣的薪水能夠有更好的狀態;
- 想第2點的時候,不要去想:給他這些錢,他接下來得干什么才行。一定要控制住這個念頭,先去思考這個人過去帶給了團隊什么貢獻?他的存在幫助了我什么?如果給到他某個水平的薪酬,他會不會感受到我的重視?
在這樣的三點思維導向基礎上,其實做領導的內心是很清楚下屬應該付多少薪水的,只是舍不舍得的問題。(排除某些體制無法進行調薪和激勵的情況,以我輔導的企業,即使國企薪酬等級劃分很明確,但也越來越多的企業可以在激勵上下功夫,這也是薪酬的重要組成部分。)
02??第二、利他談話,打開心門
我問:“為什么他會干不了多久?這不是一個老員工嗎?”
分總:“聽說他最近買了房子,房貸比較高,現在的薪酬有點難支撐,然后競爭對手好像也在挖他,報的價碼比現在高很多,估計留不住。”
我說:“你跟他敞開談了沒有?為什么他的薪酬就不能提升呢?即使競爭對手惡意挖人,那我們做領導的也應該主動規劃他的薪酬,否則不是眼睜睜地看著他跑到別人那里嗎?你現在不跟他談,等他找你的時候就是遞交辭職報告了。”
當時實在是很生氣,領導層的格局和覺悟不夠,只是想著我給不了,你要走了就只能招人,把問題甩到總部,不然就影響業績,這樣的思維能夠去拓展一方嗎?
我讓分總約這位技術經理進行溝通,沒有問他是否對薪酬滿意,更沒有問他是否有其他公司在挖人,只要他還沒有提出來,我就默認為沒有,而現在的溝通就是我應該做的事。
記得當時我這樣說的:
“干了六年了,我相信現在的薪酬不等于未來的薪酬,所以今天我想代表公司跟你這樣的技術骨干談談你們的薪酬規劃,不僅是你一個人,所有的骨干以后我們都要主動關心,看怎么樣能獲得公司和個人的雙贏。我知道你們這些老員工對公司有情誼,其實有很多的不滿也沒有說出來,直到忍無可忍的時候,但我們的分總可能粗枝大葉了一些,沒有意識到,最后好好的關系變成了分崩離析,我們要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所以接下來我們來一起籌劃,看怎么樣給公司理由來讓你獲得滿意的薪酬,這應該是一個雙贏的事情。”
這位員工呆了可能有足足兩分鐘,他說:“從來沒有聽說過老板會主動跟員工談薪酬,我有點不可思議。”這一刻他的狀態有一些激動,甚至帶著點愧疚(因為后來他自己說到已經私下里跟競爭對手有過接觸)。
接下來的交談很愉快,我開始實施本文的第三、第四點,最后他踏踏實實地留了下來,分總放心了,也被我上了一課。
03??第三、?規劃共識,價值融合
也許有人說,競爭對手給出高于現在40%的薪酬待遇,憑什么不去?的確是這樣,下屬自然有自己的考量,在很多人眼里,上級拿著比他們高的薪酬卻要求下屬拿的少干得多,覺得不公平,那當然無法留住員工。
長期的上下級關系及公司文化是員工留下來的基礎,更重要的是他們是否能看到規劃發展。人就是這樣,可以忍受現在一時的不如意,但如果預判未來也是這樣,那但凡有一點好的機會就會選擇離開,沒有人愿意永遠原地打轉。
因此,聰明的領導者在與下屬進行薪酬規劃時,要將對薪酬的直接訴求轉化到需要具備的能力和價值貢獻上來。這個事情并不簡單,即使企業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但員工們仍然覺得自己不是那個能一直往上的人,老胡在諸多企業的研究中發現,這已經是一個具有共性的問題了。
根本原因在哪里呢?在于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往往會通過招聘來解決能力的問題,即使有培訓體系,也沒有讓員工看到自己所在崗位有什么樣的價值變化要求。
舉個例子,幾位銷售經理干了四年了,突然公司又招聘了一位銷售經理,大家同級別,但新來的銷售經理薪酬比他們高了不少,公司的解釋是:業務發展需要。這樣的場景相信很多讀者都體會到過吧?的確,公司要發展,需要更高能力和更多樣化能力的人才加入,但難道現有的人員就一無是處,他們就該原地踏步,直到看不到希望再離開嗎?當然不能這樣,絕大多數企業缺乏了一個核心工作,這也是近年來老胡的重點研究方向之一:隨著企業發展來確定核心崗位(有能力可以擴大范圍)的價值變化,而不僅僅是個職位名稱或者績效考核數據的變化。
簡單說來,銷售經理在不同的公司差別很大,研發總監差別更大,正如你去比較華為公司認為的敬業表現和普通公司肯定是不一樣的,所以不要被職位和績效數字所迷惑,要明確地告訴團隊:隨著公司發展,你的崗位也要升級了,雖然還是叫做XX經理,但過去的價值在將來可能要貶值,你必須增加新的價值,這也會帶來增量的收入。
那位技術經理其實很清楚自己應該增加針對自動化設備的技術儲備,但公司給了幾次培訓機會他都找理由沒去,沒有意識到新技術儲備對自己和對公司的價值。現在明確告訴他,公司信任你,但更需要你去掌握這些技術,外聘的薪酬會比你現在高,但公司更愿意把這個更高的薪酬給你。當然,如果他還是不愿意去學習,就像用現有的能力去換得更高的薪酬,那就說明他不適合跟著公司繼續發展,即使短期內給予其靈活的補貼,但公司必須要著手引進或培養新人來替代了,這很現實。
可惜,多數企業沒能做到這一點,他們只看那些財務數據的變化,然后以此來下達指標或者聘請新人,其實絕大多數人都可以在現有崗位上創造新的價值。在我輔導的企業里,每個年度會做一件事情,那就是《關鍵崗位價值白皮書》的發布,讓骨干人員看到自己貶值了沒有,需要怎么增值,這樣就將組織價值發展和個人價值成長融為一體。
有了這樣的基礎,談薪酬規劃是不是簡單了很多呢?
你要讓員工知道,不是上級不給你更高薪酬,更不是組織舍不得給,而是你創造的價值需要升級,即使創業團隊能夠數年忍受低薪酬,也一樣需要做這項工作。當然,這里還有一個核心基礎,那就是現有的員工薪酬水平沒有刻意壓低,否則毫無意義。
04??第四、?落實紙面,承諾保障
當上級努力幫助下屬的薪酬按照崗位價值規劃一起去實現增長,這是一件非常愉悅的事,更是具有高杠桿率的管理行為,會收獲很多,包括員工的積極性、對公司及上級的認可度、上下級之間的信任度,當然更重要的是會收獲更好的組織成果。
請務必要記住,組織的發展產生對崗位價值的要求,而員工去努力實現了新的價值要求的同時又獲得了個人收益的增長,這將是一個良性循環。
本文作者: 胡浩講管理
本站文章收集整理于網絡,原文出處: ,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