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教育:賽道頭部效應明顯,但仍存在規模與盈利難平衡的挑戰,未來有望通過優質、體系化的內容、產品、服務形成差異化,以產品力驅動增長,并通過精細化運營、拓展新品類,提升整體ROI。
國際教育:近700億市場中,疫情對各個細分賽道的影響不一,海外疫情平穩后,市場有望迅速回彈,進入穩步發展階段。當前,傳統服務依舊占據主要地位,極具入口價值,創新服務的發展使得行業生態日益豐富,產業鏈上下游加速整合,大小機構攜手進行生態共建是大勢所趨。
教育科技:傳統教培機構的科技化路徑主要從信息化、互聯網化、智能化和數據化等方面進行全面的提升和轉變,旨在從教育升級為教育科技;在線教育企業多從工具產品向內容服務轉變,對接C端的需求,教育信息化公司通常選擇公立校或教培機構切入,對接G端、B端需求,旨在從科技升級為教育科技。

啟蒙教育行業發展歷程
教育風口前移,低齡兒童教育賽道興起
低齡化趨勢:自K12教育賽道格局基本確立后,教育風口逐漸前移,以啟蒙英語為代表的低齡兒童教育賽道開始興起,占據教育領域新的流量入口。
在線化趨勢:VIPKID的火熱、技術的發展推動低齡兒童教育在線化。
不同學科發展節奏不同:英語學科最早在線化、課程形態多元(包括工具類、AI、直播類),數理思維以小班直播為主,大語文主要為AI課。
啟蒙教育行業市場規模
2020年啟蒙教育市場規模達千億級,學科教學啟蒙占主導




教學啟蒙細分市場商業模式
多采用體驗課向正價課轉化模式,產品特性與公司運營策略的不同導致UE模型的差異
教學啟蒙細分市場獲客模式
獲客渠道主要有流量平臺投放、私域流量運營及轉介紹,對應獲客成本有差異
現有頭部玩家策略不同,巨頭或融資能力強的頭部玩家,傾向于通過外部投放持續擴大規模,同時制定精細化投放策略并結合轉介紹優化成本;部分玩家傾向于通過私域流量導流,在規模和效率間取得平衡,如伴魚(自有繪本APP)。此外,由于轉介紹的leads質量最高且成本低,提升轉介紹率為最有效的降低獲客成本的方式。
教學啟蒙細分市場履約模式
規模擴張的同時供給端也需擴張,企業需關注人效,運營難度提升,但同時構成壁壘
啟蒙教育行業發展趨勢
以優質、體系化的內容、產品、服務形成差異化,以產品力驅動增長
通過精細化運營、拓展新品類,提升整體ROI

國際教育行業整體概況
創新服務的發展使得行業生態日益豐富,而傳統服務仍極具入口價值
傳統大型機構與新興機構爭相布局創新業務以迎合用戶需求,國際教育行業生態近年日益豐富。此外,國際教育客戶使用率最高的產品仍是留學考培、留學咨詢,傳統留學服務極具入口價值,同時留學中學業輔導、背景提升等創新服務也已形成一定的用戶基礎。

國際教育行業市場規模
2020年整體規模近700億,其中傳統賽道仍為主要組成部分,新興賽道增長迅速
市場整體規模近700億元,疫情前行業同比增速在10%上下浮動,2020年受疫情影響整體呈負增長。
傳統賽道:含國際學校、留學咨詢、留學考培,仍是市場的主要組成部分,疫情前已進入相對平穩的增長階段;
新興賽道:含面向留學生、準留學生的背景提升、就業咨詢,疫情前增長迅速。
國際教育行業整體回顧
疫情對國際教育行業的壓力將逐步減小,海外疫情平穩后市場將迅速回彈、穩步發展
當前國際教育面對的壓力主要仍為海外疫情對出國留學需求的壓制,但市場整體已然觸底,同時各類機構也在危機中積極應對、持續創新,預計疫情對國際教育的影響將逐步縮小,并在海外疫情受控后迅速回彈,而后持續穩步發展。
國際教育行業未來展望
大型頭部機構和中小創新機構互補性強,大機構賦能產業鏈、與創新機構攜手發展是大勢所趨
大型頭部機構通過多年線下布局、品牌塑造成為國際教育服務的流量入口,同時經營穩定、資金相對充足,但渴望通過新業務驅動增長;中小型機構在部分新興賽道或本地化市場占有優勢,但規模相對較小、自有流量和資源有限。大機構通過資源輸出賦能產業鏈、拓展自身業務,小機構借助大機構的資源加速發展,雙方的合作將促進生態進一步完善。

發展路徑一:從教育到教育科技
傳統教培機構的科技化路徑——整體發展路徑
整體而言,傳統教培機構的科技化路徑主要從信息化、互聯網化、智能化和數據化等方面進行全面的提升和轉變。
傳統教培機構的科技化路徑——具體應用環節
發展路徑二:從科技到教育科技
B/G端切入— 教育信息化的應用場景
教育信息化公司通常選擇公立校或教培機構切入,對接G端、B端需求,其產品應用場景包括智能教學、考試系統、作業處理與校園管理等。
C端切入(工具)—信息化學習工具的應用場景及成長路徑
教育科技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教育OMO模式概覽
重塑教育全鏈條,實現線上線下融合
教育行業OMO模式是指通過科技革新及組織變革的方式對教育全鏈條進行重塑,進而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的商業模式。OMO聚焦于效果及服務兩大行業基石,通過模式創新的方式拓寬服務半徑,提升教育效果,同時科技的融合為此提供了無限的想象空間。對于機構而言,OMO是實現產品差異化、降低獲客成本及加深護城河的關鍵手段之一;OMO并沒有明確的邊界與范圍,各家機構基于自身對科技及教育的理解,探索OMO模式下自身的解決方案。
疫情期間教育行業的供需分析
供給端應對疫情沖擊,需求端產生整合需求,OMO應運而生,將成為教培形式發展新趨勢
教培機構OMO實踐思路總結
教育行業OMO未來趨勢展望
從面向管理到面向服務,OMO是教培企業數字化轉型與用戶需求升級的必然
5G時代的到來,AI、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技術的廣泛應用將推動教育OMO模式創新
相比4G,5G在網絡延時及可靠性、區域設備接入密度、平均網絡帶寬等方面做出了重大改進。在教育領域,5G將帶來多項重大改變,一是大幅提升移動在線教育的互動性,5G網絡下,直播視頻可實現4k/8k超高清、低時延,實現實時課堂互動;二是推動線下教育模式的演變,5G網絡下,萬物互聯,現有線下教室可被打造成智慧互聯教室;三是模糊現有教學模式的邊界,全面打通線上線下教學環節,打造教學體驗閉環。基于5G,AI、AR/VR、大數據等技術有望進一步發揮潛能。5G+AI可以更好地實現個性化教學,在5G網絡下,學生的學習行為可以被實時捕捉,形成完整的記錄,再通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深度分析,實現更高質量的自適應學習;5G+AR/VR可以改善課堂體驗,現階段基于移動端設備的計算、傳輸能力可以在云端實現,大幅減少設備體積,甚至實現可穿戴化,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沉浸式學習,有利于提升教學效果。
本站文章收集整理于網絡,原文出處: ,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