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每天學點經濟學
如果你要問時尚博主,時下最火的流行趨勢是什么?他們可能會說,夏天薄荷曼波綠穿搭,冬天美拉德疊穿。
但其實我們在街頭、戶外隨便看看就會發現,時尚潮流只是佐餐點綴,夏天防曬、冬天防寒才是年輕人的第一剛需,戶外的穿搭,穿對場景永遠是最重要的。
現代人對生活品質要求越來越越高。
他們上班是職場精英,下班是運動達人,周末要去戶外露營、釣魚、爬山;假期要去滑雪、徒步。
他們對于著裝要求更高,日常通勤之外,city walk、騎行、釣魚等泛戶外運動場景同樣引起眾多消費者的重視,這種趨勢促使有些品牌異軍突起,重塑了服裝行業的市場格局。
同時隨著消費者的需求不斷變化求新,服裝品牌還在線下店鋪積極“討好”消費者,推出“未來概念店”“戶外旗艦店”等,疊加新興消費元素,店鋪設計也越來越潮,引起眾多年輕消費者的關注。
一 、年輕人人玩戶外算是玩明白了
現在的年輕人真的很愛去“戶外”。
無論是爬山、滑雪,還是citywalk、馬拉松,每一項戶外運動都不缺熱衷的愛好者,卷裝備卷數據。
但也并非戶外都是“運動”,去戶外但不運動也有一大批擁躉,不斷發酵的戶外熱中,“佛系戶外”的花樣越來越多。
小紅書發布的《2023戶外生活趨勢報告》顯示,抱樹、小物釣、森林療法、戶外正念、戶外農場瑜伽等“懶人戶外”玩法被年輕人追捧。
搬空客廳的野奢帳篷露營,被溪流泉水里冰透的瓜果的溯溪取代;年輕的戶外從露營、飛盤到騎行、攀巖,而后是citywalk和特種兵旅游。
玩法越來越輕,中國人玩戶外算是玩明白了。
“戶外”不再是一種奢侈品,正成為一種生活方式,而且價格也水漲船高。
山系、gropcore,這些在國外戶外熱中流行過的元素,在中國也一一復刻,三葉草、AJ被收進衣櫥,“鼠鳥象”穿在身上——攀山鼠,始祖鳥、猛犸象,這些動輒數千上萬的戶外服裝品牌開始成為潮流的標配。
就像若干年前的限量球鞋與潮牌代表的“成功體系”,現在是誰更戶外穿搭,誰就更加自由、富有、自律、健康,年輕人開始追逐每一個“流行”的戶外項目,為戶外裝備與體驗慷慨解囊。
報復性消費三年后,狂飆突進的中國戶外開始返璞歸真,蕉下、坦博爾這些更有質價比、更懂中國年輕人的品牌異軍突起,成為新新戶外人開始自證的標配。
二、 年輕人在戶外穿的也要不一樣
消費主義的毒打教會年輕人看重高價值。
小物釣愛好者馬克,過去是妥妥的裝備黨。家里上千的釣竿就有不下10桿,打窩用的餌料有單獨的一個柜子,而今年,他沒再購買任何釣具,開始關心東西有沒有用。
喜歡戶外登山的小琳也拔草了那些動輒上萬的羽絨服,直接入手了千元上下的坦博爾然后發現真香的不止價格。
隨著消費者的要求越來越高,服裝產業也越來越卷,甚至開始跳出舒適圈,用“時尚思維”做功能產品,滿足“既要又要還要”的年輕人。
隨著戶外活動的多樣化,消費者對裝備的需求也越來越細分,有想法的品牌開始轉戰戶外全場景賽道。
品牌們不再只專注于單一類型的戶外裝備,而是提供適用于多種戶外活動場景的全套裝備。傳統的服裝品牌可能只專注于生產某一類戶外裝備,如防曬衣或羽絨服。而現在,品牌開始提供整套解決方案,包括適合徒步、攀巖、滑雪等多種戶外活動的裝備,從防曬到防寒,承包年輕人所有的戶外裝備。
品牌差異化也是制勝法寶,坦博爾就是通過提供具有特定功能的服裝來區分自己,比如使用高科技面料、防水透氣技術、以及適應極端氣候的設計等。
三、“沉浸式”購物是線下店鋪的新招式?
不僅卷產品,還要卷店鋪。
無論電商如何發展,體驗感都是服裝行業不可替代的價值,線上的VR試穿再發達,也替代不了人們到線下店去觸摸布料、感受細節和試穿效果,我們渴望獲得可觸摸、沉浸式的體驗,從各種焦慮中抽離出來得到放松。
一些趕時髦的服裝線下店涌入大量的感官體驗元素,將實體購物店轉變為一種“減壓空間”,
越來越多的實體店開始創造一些有趣的東西,更加主動消費者的體驗和沉浸感,而不再僅僅是假人模特。
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通過形象店鋪給自己加buff。
比如“始祖鳥博物館”,構建了高山峭壁、叢林、自然山體等沉浸式自然場景,一方面是店內會推出與品牌歷史相關的展覽,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齊全品類和多場景裝修風格能全面展示品牌形象。
與商業空間的場景反差,激發進店者更多感官的交互感知。年輕人在店內不單消費商品本身,更在過程中獲得體驗和思考。
無獨有偶,坦博爾武漢戶外形象早前就因為采用了大量巖石、木紋等自然元素,宛若置身于廣闊的山川森林,成為網紅打卡地;最近更是聯動曾經設計過始祖鳥博物館的行業TOP事務所,打造了坦博爾第6代全新戶外服裝旗艦店,外觀始于青州古城墻,室內設計秉承高山美學的DNA,以巖石、木質、植被為主視覺點題,打破城市與自然的邊界,讓人宛若置身于廣闊的山川森林。
這些國貨戶外店鋪的崛起都說明,只要有消費場景的地方都應該注重顧客的互動體驗,品牌要轉型,年輕化、沉浸化也是品牌升級的必經之路。
服裝品牌們被挑剔的消費者倒逼內卷,通過進擊戶外全場景賽道,不僅能夠提供更全面的產品,還能夠通過技術創新和品牌差異化來吸引和保持消費者的興趣。通過改善零售環境和提升消費體驗,品牌才能進一步鞏固其市場地位。
現在,愈發理性的消費者,對服飾產品的需求,開始變得更“專業”,這種“專業”指向性價比,產品在好看,好用基礎上,還要能出片、舒服、時尚。
對于有戶外運動需求的普通人更是如此,當松弛感是他們游玩的主要目的,不貴又有用的專業設備自然要比“奢侈”的專業產品受歡迎。
本站文章收集整理于網絡,原文出處:每天學點經濟學 ,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