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機械手靈活地托起床墊,平穩地放在傳送帶上,接下來將要開始床墊圍邊的生產工序。偌大的生產車間內,工人寥寥無幾,更多的是機器人、機器手臂通過設置好的指令自動完成一系列操作。在慕思股份位于東莞的智慧工廠,這種充滿“未來感”的畫面,只是公司的常規操作。
而這一幕,與國家發改委最近發布的《關于數字經濟發展情況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完美契合。報告指出,當前,我國產業數字化轉型提檔加速,要深入推進企業“上云用數賦智”,加快推動工業互聯網、數字商務、智慧農業發展,促進傳統產業全方位、全鏈條轉型升級。不過,報告也明確,我國傳統產業數字化發展依然相對較部分企業數字化轉型存在“不愿”“不敢”“不會”的困境,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相對滯后。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以慕思股份為代表的制造企業,通過加快深化產業數字化轉型,釋放數字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不僅實現制造到“智造”的轉變,更為整個家居行業乃至全國廣大中小制造企業,樹立起一個數字化變革的內生動力樣本。
科技感滿滿,一個工廠的智慧“變身”
過去的累活,現在基本都由機器包攬,且效率和質量都快速提升;工廠內沒有記憶中木屑和棉絮橫飛,更沒有成群的工人在一起汗流浹背……只有琳瑯滿目讓人應接不暇的科技應用,仿佛身在未來工廠,處處都是科技感!
這是無數來到慕思股份智慧工廠參觀的人們共同的感受。每一處環節,每一道工序,每一次操作……如同電影《黑客帝國》里一樣,戴上一副特殊的眼鏡后,都是可以看到一串串綠色的代碼——
早上,工人到達了慕思數字化工廠車間,登錄MES系統查看今天的加工任務,完成生產前準備,呼叫物料開始生產;通過自動化物流設備再井然有序地把物料調送到各個機位,經過系統識別后,自動上機、開料、下料。
生產過程中,每一個獨立部件或產品均擁有標注“自我狀態”的獨立身份標簽、防偽的同時,準確記錄著生產過程中的各項信息,生產數據采集、制程過程管控和運營決策分析工序生產完成后,通過RGV自動把產品運送到指定地點下線,結合自動化倉庫進行物料自動掃描、上架和入庫。當畫面切換至集成中控室里,屏幕上不斷跳動著實時的生產任務完成情況、產品品質情況、設備運行狀況等。
數字化生產的背后,是這座占地320畝的華南慕思健康睡眠產業基地,每天可以生產床墊5000個,且一墊一碼全鏈條可追蹤。隨之而來的,是各種數字在慕思股份生產效率方面的進一步“躍動”。
據統計,依托數字化,慕思工廠實現了“生產現場透明化管控”“一體化智能計劃管控”“全生產過程質量追溯”“供應鏈協同管理”,提升產品質量的同時大幅壓降了生產成本,近三年來,慕思股份的主要產品產能提升了30%至60%,單品人工成本下降9%至59%。2021年,公司產品質量合格率已經圓滿超越預定的戰略標準,達到了驚人的99.56%,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從制造到“智造”的升級。
公司的業績也同步增長,并在今年第三季度迎來爆發,慕思股份2022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公司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4.01億元;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18億元,同比增長36.59%。另外,公司前三季度共實現營業收入41.53億元,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25億元。
多維度引領,打開行業想象空間
以“智造”賦能,據了解,慕思股份的數字化轉型始于2015年。彼時,公司斥巨資按照德國工業4.0標準率先開始打造全球家居行業數字化工廠,與西門子等世界一流企業合作,引入先進的自動、智能化設備和工業流程,讓整個生產制造過程都能夠實現全自動化,打造智能數字化工廠,支持按需定制C2M商業模式,滿足大規模非標定制生產,增強企業的競爭優勢。
毫無疑問,數字化轉型不僅為慕思股份的發展提供了長足的動力,也為整個軟體家居行業指明了方向。時間倒退回9年前,軟體家居制造業極少有人能夠預估工業4.0數字化工廠在行業的前景。2013年,“工業4.0”的概念剛剛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被提出——在眾人暢想的未來工業藍圖上,生產過程中的供應鏈、制造、銷售等各個環節均可在物聯網的加持下實現信息數據化、智能化,最終達到協同高效的生態式高質量發展。
僅僅兩年后,投建一個智能化、數字化、柔性化數字工廠的方案便被慕思放到了企業戰略部署的案頭上。而在當時,國內的寢具生產制造還基本停留在一個連床墊鐵絲可能都要靠人工擰的手工時代。
而在過去的7年里,慕思股份如何為行業樹立標桿?答案,可以從智慧工廠里的CNAS實驗室尋找。據介紹,作為智慧工廠最具“科技感”的“大腦”,慕思CNAS實驗室是軟床行業較早成立具有此證書和自主檢測資質的實驗室,硬件和軟件總投資八千多萬元,測試項目達到了六百多項。
一個已經必然改變行業的趨勢是,今天的消費者對睡眠的要求越來越高了,與睡眠質量密切相關的床墊,成為人們最為在意的選擇。因此,匹配消費者的更高層次需求,是行業的重點方向。在慕思,高標準的實驗室不僅實現了嚴格的品控,還為行業的標準化發展做出了貢獻,慕思實驗室作為全國家具標準委員會委員和全國紡織標準委員會委員,參與了國家床墊軟硬度分級,和床墊貼合度評價方法的標準制定等三十多項標準的制定。
同時,“飛入尋常百姓家”的,還有慕思發布的以AI科技為核心研發出第八代智能健康睡眠系統。在這個以寢具為中心所構建的智慧健康睡眠生態里,從睡眠環境、生理、心理出發,軟件與硬件高度銜接,全面提升優質睡眠質量,實現消費者期待的從“健康睡眠”到“智慧睡眠”的跨越。
“智慧睡眠的未來是一個生態,不僅是從單一的產品線上,更從算法、技術、產品開發等多個維度賦能,去更好的滿足不同客戶的多元需求。”慕思股份副總裁盛艷曾描述慕思智慧睡眠的豐富內涵——目前,慕思AI智能床墊已擁有智能控制、軟硬調節、健康睡眠監測、健康睡眠服務四大核心技術系統,并為中老年、上班族、孕婦等細分人群延伸出多重護理功能,還能實現實時監測、智能控制、數據同步、睡眠評估、睡眠報告等多個功能。
“溢出效應”顯著,為中國“智造”探路
慕思股份生產力的革新實現了產品力的大幅度提升,幫助消費者導向新的體驗、新的生活方式,同時成為行業的“燈塔”,照亮了大家共同前行的道路。慕思股份的數字化轉型,為一度遭遇瓶頸的軟體家居行業,打開了想象空間,更為越來越多的中小制造企業,提供了可以借鑒的數字化樣本。
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數字中國的概念厚度相比以往更加豐富和明確,還提出了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等。這表明,數字經濟的未來不僅是賦能傳統產業效率提升,更是要推動國內產業系統邁向世界中高端水平。
不過,中小企業尤其是中小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困難重重。比如,當前眾多中小企業面臨同步性差、行業差異大、轉型成本高等問題,其原因主要與數字化轉型中的設備和人才支出壓力過大、數字化人才市場供給結構失衡、中小企業所在產業鏈的數字化轉型協同意識不夠高等因素有關。
對于這些企業而言,慕思股份近年來的高歌猛進,當然是一些更深層次變革的結果呈現,通過觀察慕思股份的數字化轉型,廣大中小企業可以清晰看到,數字化作為一種內生動力,如何全面助力慕思股份的持續增長。
步入慕思股份的智慧工廠,這些企業可以看到,床墊智能組裝完全采用流線化作業,產品不落地、不交叉、不迂回,工序之間設置合理的緩存,調節平衡。這或許并不新奇,但是與這些企業的傳統生產車間不同,智慧工廠通過提升模塊化、標準化實現了大規模個性化定制,一條生產線就能產出80個型號的床墊,原先需要1010人的工作量,如今只需不超過550人即可完成。
“慕思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具有高效率、高精度、高工藝水準三大特點。”慕思股份方面介紹,企業數字化是企業這艘船的動力系統、信息系統,沒有它就無法獲得持續的成功。憑借高度數字化,慕思在行業中解決了軟體家居生產重度依賴手工、流程效率低、掣肘創新等痛點,逐步從制造向“智造”升級。
慕思智慧工廠的“溢出效應”,首先改變著工廠所在地東莞這顆中國制造業的明珠。在大灣區,東莞的城市定位正是智能制造,在“三區疊加”的態勢下,數字化轉型在未來產業推動中將是重要的、長期性的工作。越來越多的當地企業,以慕思為樣本,借助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全面提升全生產鏈的制造執行物流效率和庫存周轉率,工序制程的標準化,整機追溯效率和準確性等,推動為客戶提供按需定制業務模式,在面對消費需求的變化時能夠快速響應、高效應變。
由點及面,見微知著。變革中的慕思股份,成功通過數字化轉型打造了消費者高度喜愛的第八代智能健康睡眠系統,幫助更多同行者認識到,數字化轉型對存量經濟的挖掘能力,以及賦能產品、品牌獲得沖刺更高目標競爭力的獨特優勢。或許,“中國制造+數字經濟”的又一次騰飛,慕思股份將作為樣板見證。
本站文章收集整理于網絡,原文出處: ,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