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超過7年的采購供應鏈及項目管理實戰經驗,目前在一家大型采購供應鏈企業(企企通)擔任項目經理,去年我們公司獲得“大中華區數字化轉型服務杰出品牌”,打造很多采購數字化新標桿,所以我對數字化轉型還是有一定了解的,正好可以借這個問題給大家分享一下。

其實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理解數字化轉型,分別是概念、實施、路徑以及目標。
從概念上來看, 企業數字化轉型是指企業借助數字化解決方案, 利用新興技術(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和通信手段對企業進行數字化賦能,包括對企業的產品、業務流程、商業模式和經營戰略等,從而為企業帶來全新的數字化價值的提升。
其實簡單來說,就是業務數字化。
從實施上來看,企業數字化轉型可以看做是新一代互聯網技術對產業、對企業進行數字化賦能的過程,也是客戶的數字化體驗和產品服務的數字化價值相互交融的過程。
比如購物、打車、餐飲、房屋租賃等場景賦能之后可以遠程解決、線上解決。舉個具體點的例子,某大型商超制作APP,可以根據客戶畫像進行物品的精準推薦,分析客戶需求精細化管理庫存,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
從路徑上來看,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是要將數字化技術和業務進行有效的整合,對業務流程和服務產品進行數字化改造,并利用數字化技術拓展業務邊界,探索新的發展機遇。

從目標上看,企業數字化轉型代表了革命和機遇,其為傳統企業帶來了持續發展的能力。企業通過數字化轉型,一方面可以借助數字化創新,加快內部流程、業務模式等方面的變革,另一方面,有助于逐漸轉變成為由數據驅動的組織,從而使企業具備更加深邃的決策和發展洞察力。
大部分企業都將數字化轉型作為企業戰略的一部分,但數字化轉型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數字化轉型進程中所面臨的的典型問題有以下幾點。
數字化轉型準備不充分:對轉型的認知不充分,戰略缺失;數字技術掌握不熟練,無法決定優先采用哪些技術;缺乏明確的商業論證,無法證明技術投入的合理性;內部責任不明確,制定負責推動數字愿景及戰略的制定沒有達成明確共識。
轉型預見性和能力不足:數字化轉型的投入與產出比例難以預測,比如傳統產業進行數字化轉型時,轉型周期、勞動生產率提升和轉型風險不可預見;需要同時兼顧價格、質量、渠道、方式、手段,數字化轉型難度大。應用數字技術能力不足。

數字化基礎參差不齊:國內市場,因經濟體制、企業性質等先天因素,加之在數字化基礎設施上缺乏前瞻性規劃及有效部署,使得企業的數字化設施仍然停留在“夠用就好”的階段
數據管理和使用能力有限:不善于利用數據,從數據中獲取商業價值;數據分散,難以從中分析得出完整的客戶視圖;系統數據相互獨立,無法實現數據共享,產生“數據孤島”現象。
數字化轉型人才稀缺:沒有制定相應的戰略,幫助員工掌握必備的數字化素養技能。
如果要實現數字化轉型,企業應當要把以下作為數字化轉型的重點任務。
- 明確企業發展戰略,提出數字化轉型主張
- 提升企業新型能力,支撐數字化轉型升級
- 打造數據治理體系,提供數字化轉型保障
- 構建系統解決方案,推動全面數字化轉型
- 推進業務優化創新,催生新業態與新模式
- 重視數字人才培養,建設融合型人才團隊
參考來源:中國信息化周報社:數字化轉型洞察與實踐白皮書2021數字化轉型白皮書
本站文章收集整理于網絡,原文出處: ,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