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廣告人知識星球
盤點一下2020年現象級的營銷事件,這些話題高頻呈現占據了廣大網友的朋友圈和各類社交媒體平臺,成功攪動了廣告營銷市場,究竟他們有何過人之處?
01. 網易嚴選退出雙11
反向營銷,網易嚴選做到了極致

話題閱讀1.5億,討論1.5萬

在今年雙11,全部購物平臺都在使盡渾身解數讓人“買買買”的時候,網易嚴選高調宣布“退出雙11大戰”,并指出“要退出的是這個鼓吹過度消費、為銷售數字狂歡的雙十一”,同時勸大眾要“理性消費”。
網易嚴選采用逆向潮流的營銷方式,將用戶痛點和商家痛點紛紛指出,并巧妙地將品牌的營銷廣告植入到這波反向營銷中,在吸引人眼球激發大眾圍觀的同時,為品牌節省了大量的營銷成本,成為雙11系列營銷中的一匹黑馬。
02. 甜野男孩
草根逆襲,丁真意外走紅搖身一變成為頂流
貢獻微博超話:閱讀9.8億,帖子3.6萬

四川甘孜理塘的20歲小伙憑借一段9秒的純真自然原生態的短視頻在抖音走紅,從而風靡整個網絡。被網友稱之為“甜野男孩”的丁真,在火爆網絡后,并沒有像其他網紅一樣出道,而是選擇成為家鄉理塘的旅游形象大使,并真誠的告訴網友目前打算認真讀書。
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中,真正能夠摒棄浮躁沉下來去做更有社會意義和正能量的人真的是少之又少。

丁真以網紅的身份快速占據各類社交平臺,面對自己的爆紅,丁真及背后的團隊并沒有抓住流量的紅利盡快變現,而是做更具社會價值的事情-建設家鄉,將原生態的形象價值發揮到極致。
03.硬糖少女303
養成系節目《創造營2020》
讓我們看見了不一樣的女孩子
貢獻微博超話:閱讀16.4億,帖子3萬

《創造營2020》采用全新賽制,通過多維度、強專業的節目內容與觀眾互動,以更開放的形式去探討新女團的標準。同時,節目采用多元化的內容打通圈層文化,結合當前流行的社交網絡語境和Z世代圈層文化的喜好與審美,實現與年輕人之間的溝通。在這個節目中脫穎而出的7為少女成功組團,讓“硬糖少女303”橫空出世。

通過養成系節目《創造營2020》成功出道的硬糖少女303,他們以甜美+帥氣的形象出現在人們面前。在這個趨于品牌理念輸出的年代,節目組通過打造別致的新詞,實現了共振的效果,并在極其愉快的氛圍中,讓用戶記住了節目打造的記憶符號,為未來節目內容地持續輸出打下基礎。
04.烏龍事件
最烏龍營銷,1元轉讓“中國錦鯉”
貢獻微博話題:閱讀5.7億,討論227.5萬
支付寶錦鯉信小呆在微博上發起了1元轉讓“中國錦鯉”的活動,引發了網友關注,更多人抱著僥幸的心理參加了信小呆發起的活動。在100萬轉發+100萬點贊后,出現了烏龍,品牌方“根本不存在”,成為了今年微博上最大的營銷烏龍。

無獨有偶,除了信小呆1元轉讓“中國錦鯉”的活動翻車,深陷廣告“羅生門”的QQ飛車狀告老干媽“火出圈”,在反轉再反轉的發酵過程中,成功吸引了網友的關注。雖是烏龍,但最后結局圓滿,老干媽和QQ飛車可能會進一步合作。

如果沒有烏龍,這原本是“炸場子”的營銷。信小呆成功利用了大眾的從眾心理和僥幸心理吸引了大眾關注,并引發用戶參與其中;而號稱從不打廣告的老干媽突然打廣告了。這兩大案例原本就有成為現象級傳播案例的潛質,只可惜因為其中的誤會,讓大眾失去了觀看現象級傳播的機會。
05 乘風破浪的姐姐
話題營銷,
30位女人創造了920+篇微信公眾號10萬+
貢獻熱搜2303個,微博熱搜645次

播放量超過48億的芒果臺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被譽為是熱搜制造機。憑借各類花邊內容和節目剪輯,頻繁登上熱搜,相關文章總閱讀1億+。節目選擇當前討論比較熱門的兩大話題“30+女性的中年危機”和綜藝市場流行的“選秀成團”,并重新定義了女團的標準,博得了超高的話題關注度。

話題營銷屢見不鮮,可以說唯有《乘風破浪的姐姐》將話題營銷玩到了極致。節目組將那些具有爭議的話題融入節目中,將網友感興趣且不同類別的話題推到大眾面前,讓《浪姐》展現極高的話題運作能力和硬實力的基礎上,給品牌呈現出了話題營銷的經典案例。
06 95后佛系攤主
意外出圈,
杭州夜市驚現95后最懶攤主帶火了百度
意外出圈的除了丁真,還有一個95后攤主。在品牌都在費盡心思尋找出圈絕招的時候,有一位杭州的95后佛系攤主卻邊打游戲邊擺攤,實現了視頻播放量超過1個億的小目標。

(僅為視頻截圖)
全程冷漠的攤主成功吸引了大眾的圍觀,而幫他接待用戶的“小度”卻意外走紅,不少網友表示,我也要攜同款音箱去發展地攤經濟,打著游戲把錢掙了。95后攤主的爆火,讓小度刷了一波存在感,同時贏得了網友的好感度。
95后佛系攤主+小度智能音響這一神奇而新穎的組合,成功吸引了一大波關注度。在信息爆炸時代,想要自己的傳播更穿透力,就需要在營銷內容和形式上下功夫。地攤經濟爆火的背景下,小度憑借高度契合產品的使用場景,緩解了用戶觀看廣告時的抵觸情緒,讓用戶主動去看廣告而成功出圈。
07 七夕青蛙
孤獨經濟,一聲“孤寡”盡顯凄涼

在今年的七夕節這個營銷節點,品牌都在費盡心思想要擠進熱搜的時候,“七夕青蛙”成功占據了熱搜榜榜首,獲得了6.3億閱讀,17.7萬的討論量,一躍成為網絡的熱門,蔓延到年輕群體聚集的每一個社交平臺,同時在淘寶上還出現了給朋友送七夕青蛙的服

“七夕青蛙”爆火的背后,是單身經濟和孤獨經濟發展的見證。同時,讓品牌看見了“梗”的魅力,或許“梗”是品牌與年輕群體溝通的重要途徑。想要成功出圈,或許品牌應該學學造梗、玩梗、接梗的能力。
08 “200塊”發布會
最土味營銷,老鄉雞的營銷太有梗
在今年老鄉雞“200元”的發布會上,因其幽默風趣的語言,搞笑的營銷場景,成功吸引了大眾的眼球,也讓更多品牌看見了土味營銷的魅力。同時,將社交媒體上傳播的梗運用到廣告, 借勢網絡熱點為品牌積蓄關注,也成為了品牌營銷的重要途徑。

老鄉雞的土味營銷火了之后,同類營銷如雨后春筍出現在大眾眼前,喜茶“今日有大瓜”、快手九周年廣告《看見》等等,風靡營銷圈的土味營銷,讓品牌看見了更多的可能。
無論什么形式的營銷內容,本質是想要追逐流量紅利,正如廣告教父奧格威說過:每一廣告都應該是對品牌形象的長期投資。想要實現營銷價值最大化,還是需要將營銷理念上升到對用戶的關注,將營銷上升到人文精神層次上來,才能真正從“心”打動用戶。
09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最佳借勢,奈雪的茶順勢推出“奈雪奶茶節”
貢獻熱搜微博話題閱讀24億,討論100萬

借勢營銷原本就是想要借力助推品牌營銷,今年的秋天奈雪的茶在網絡話題“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火了之后,順勢做起了促銷,促進了奶茶訂單的瘋狂增長。

隨著“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的話題度和奈雪訂單兩者的瘋長,奈雪的茶進一步順勢推出“奈雪奶茶節”,讓品牌形象更有溫度和情感。深諳年輕人愛好的奈雪也憑借網絡話題和造節成功出圈,達到了品牌謀求的“品效合一”。

好的借勢營銷會呈現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得年輕人者,得天下”的市場競爭中奈雪的茶成功出圈。借勢營銷,需要品牌調性和熱點高度契合,這樣才能賦予品牌熱搜體質,引領更為時尚新潮的營銷,助力品牌成為頂流。
10 可牛了
聯合營銷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蒙牛和可口可樂合資開公司

對更多人來說,聯合營銷已經是屢見不鮮的事情。而蒙牛和可口可樂將聯合營銷玩到了一個新高度,這兩大品牌合資開公司,公司名稱為“可牛了”。霸氣和腦洞大開的名字,成功吸引了大眾眼球,讓這個“可牛了”的新公司未經營業務,已火爆網絡。
從跨界合作到跨界合資開公司,蒙牛和可口可樂合作成功示范了品牌疊加的效果,實現了營銷CP效果。另外,在品牌營銷中,一個朗朗上口的品牌名字本身就具有自帶傳播屬性。想要新品牌的名字快速提升影響力,或許可以在品牌疊加和俗語這二者上下功夫。
寫在最后
除了以上事件營銷,其實“網抑云”、老鄉雞的咯咯噠、羅永浩成為抖音帶貨一哥、銀聯的詩歌POS機大賽、小張被浴室玻璃門割傷手、《青春有你2》爆火的“淡黃的長裙,蓬松的頭發”、特斯拉解散公關部、227大團結、我們不需要廣告、比亞迪跨界造口罩等等熱點營銷事件不勝枚舉。
不難看出,這是一個注意力極其分散的年代,想要成功抓住用戶眼球,或可通過“組CP”、“玩跨界”、“借勢網紅”、“打造社交貨幣”等方式,讓營銷回歸用戶,引導營銷人打開不一樣的潘多拉。
本站文章收集整理于網絡,原文出處: ,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