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流量渠道密集的時代,每天打開手機、電腦、電視機,各種場合、任何地方都充斥著廣告,企業使盡渾身解數,也很難打動消費者。
那么,企業在營銷上應該怎么做才能少走彎路?分眾傳媒的創始人江南春給大家提供了一些營銷思路。

認清品牌營銷的現狀
企業對品牌廣告的誤解
品牌廣告成本的衡量
產品升級的重要性
新品牌的自我認知
網紅品牌突破瓶頸之路
認清品牌營銷的現狀
同一家企業的廣告,在以前的純電視時代,投10億很容易植入消費者心智,到后來PC互聯網時代,廣告大大被互聯網分散,消費者不是特別注意就很難看到;到現在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基本很難看到你的廣告。
原因就在于企業廣告量可能上漲了7倍,但信息流漲了70倍,效果被稀釋掉了。
即使企業做好了產品,銷售渠道也沒有問題,但依然效果不佳。因為如今消費決策在消費者的心智當中,如果品牌不能被消費者所認知,無論投入多少的資金,無論產品多有優勢,就是賣不掉。
當品牌在消費者心智中不具備與競爭對手相區別的品牌心智認知,那么陷入價格戰、促銷戰、流量戰只是時間問題。
企業對品牌廣告的誤解
企業打廣告,都希望效果立竿見影,當效果沒能達到預期時,廣告主自然就會開始擔憂:打品牌見效慢,不如搞促銷搞流量,何必折騰?
江南春對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認為流量、促銷都是短期見效,無法解決長期的生意發展。品牌廣告不是一兩周或一個月就能見效的。一個定位正確的品牌廣告投放時也有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拐點有時候兩三個月,有時候六個月甚至一年。
兩個品牌花一樣的價格買相同點位,大品牌的轉化率和點擊率一定高于普通品牌。企業如果想要獲得長期的發展,就必須摒棄“流量是一切生意的本質”這種觀念,因為只有品牌深入人心,才是持續免費的流量,品牌力才能提升流量的轉化率,品牌勢能才能帶來產品的溢價能力。
品牌贏得人心是生意的根本,而流量是品牌贏得人心的結果,我們不可本末倒置。
還有的企業會期待品牌廣告和效果廣告合一,即品效合一。然而品牌講求長效機制,它在消費者心中形成認知的目的,是為了讓消費者可以對這個品牌形成條件反射。比如大家買二手車會想起“瓜子二手車,沒有中間商賺差價”,這是品牌廣告的效果。
而效果廣告是短效機制,二者可以協同,讓品牌廣告和效果廣告之間產生作用的時間變短,但不見得能合一。
品牌廣告成本的衡量
王老吉涼茶以前只是一個地區性產品,賣了很多年也只有一兩億的銷量,經過調研后定位【怕上火喝王老吉】沖出去飽和攻擊,第一年全國銷量12億,第二年25億,到十幾年后250億。在這個可口可樂也才賣出100億,農夫山泉170億的市場上,一罐涼茶卻一沖而上。
其關鍵就在于王老吉找到了消費者心智的開關。一個優秀的品牌戰略,既能體現產品的優勢,又能與競品產生重大差異化,而且還能解決消費者的需求,自然就會與消費者產生共鳴。
有人會認為品牌廣告打下去都是成本,很難見效,實際上那是沒做對廣告。廣告的本質是掙錢的,如果沒掙錢那就是沒做對廣告。
對于一些中小企業來說,想要引爆品牌卻又沒有那么多資金成本怎么辦?江南春提供了兩條思路:一是針對一個省或者一個城市、地區進行飽和攻擊,先把樣板地區打起來;二是全國型的品牌可以針對客戶群體有選擇性地精準打擊,從而降低引爆成本。
例如家居建材品牌,主要賣給房地產裝修公司的。我們就給他一套解決方案,我們全中國的寫字樓里面哪些寫字樓是有房地產公司、裝修公司、設計師事務所,可能你就想打這些人,可能這只占我們所有樓的5%,你就只打這5%的樓精準打擊就好了。

《悉尼先驅晨報》曾指出,從2009年至2030年,中國中產階級新增億人。而江南春也表示,這些基數龐大的中產階級擁有高學歷、高職位、高收入,他們愿意為高品質支付高價錢,他們更注重創新與潮流,他們貢獻著70%至80%的都市消費力,他們是城市消費的風向標人群。
因此未來要成功的品牌,其實應該牢牢的鎖定和去影響這些城市的主流消費者。只有產品升級,走到中高端市場中,成為消費者長期認準的大眾化產品。
中國很多的問題是商業生態負循環,不斷的促銷最終不促不銷,經銷商終端沒有利潤,沒有積極性。所以要盡量去做中高端市場,建立商業正循環。否則一個利潤非常薄的大眾化產品,終端賺不到錢,經銷商也賺不到錢,誰還愿意去做呢?
五、新品牌的自我認知
有的新品牌會想要通過一個IP來實現引爆,江南春卻并不贊成:這幾年基本上沒看到過靠贊助一個lP節目而引爆的新品牌。如今能帶動品牌的火爆欄目,起步都得兩三億,適合伊利、華為、加多寶等成熟的大品牌,它們擁有了足夠的品牌知名度,需要靠IP創造熱度、新鮮度。
但對于新品牌來說,這樣的成本過于昂貴,建議還是先要幫自己的品牌做一個清晰的定位,然后借助分眾等核心媒體進行品牌的引曝,通過高頻的飽和攻擊,先讓大家記住你的名字,記住你所代表的差異化價值,而不是去搞一個IP節目。
廣告的本質在于重復,受眾的本質在于遺忘。你通過反復的觸達,在消費者大腦中形成清晰的印象。住宅公寓和寫字樓的電梯是城市主流人群每天必經的一個場景,分眾電梯媒體能夠對消費者形成一個高頻、強制性的有效觸達,消費者對分眾上的廣告更容易產生強烈的認知。?

網紅品牌抓住了流量紅利,很容易就能做出營收,但是網紅品牌如果不能夠抓住時間窗口進行引爆從而成為公眾品牌和明星品牌,那最終隨著新的網紅的產生就很可能被掩蓋掉。
拿小仙燉作為例子,它開創了鮮燉燕窩的品類,也非常重視產品和品質的打造,起步的時候他們抓住了小紅書的紅利,通過網紅種草明星的推薦,做到了兩三億營收,然后小仙燉銷量就遇到了瓶頸。所以去年小仙燉在北京、上海、杭州的分眾電梯媒體上嘗試了品牌引爆,迅速從2億漲到8億。
這與小仙燉的產品質量不無關系,同時它具備了很好的差異化價值,在小范圍內得以快速火起來,但再想擴大火勢就很難。分眾品牌廣告的作用就好像一桶油澆上去,這把火很快就讓小仙燉漫山遍野的燒開來。?
很多的網紅品牌起來很可能吃到了或抓住了一個事件或一個流量洼地,但事件和流量洼地都會過去的,重要的問題是你要通過這些機會迅速完成了原始的積累,從而有機會能夠到大媒體平臺上進行品牌的引爆。
【總結】
在這個消費升級的時代,做品牌,我們缺的真的只是流量嗎?我們缺的是信任。
流量可以買到,只是價格的高低罷了,但品牌力卻是很難建立的,它用金錢買不到,靠的是時間和實力的一分分積累。品牌營銷其實就是在信仰塑造,讓消費者可以在同類中迅速與競品區隔,這樣才能在同質化嚴重的市場背景下更好地抓住用戶。
本站文章收集整理于網絡,原文出處: ,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