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認為,金字塔管理模式是由號稱科學管理學之父的美國經濟學家弗雷德里克·溫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856-1915)在他的著作《科學管理原理》(1911年)所首先提出來的。隨后在1970年代,瑞典人楊.卡爾松又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倒金字塔管理法,接著又有人提出財金字塔管理法等等。

另外一種管理模式叫扁平管理,即一個人面對多人管理,類似班主任一人面對學生多人。
其實,早在900多年前的公元1086年,我國宋朝的司馬光編纂的《資治通鑒》里面,就有詳細的金字塔管理模式的描述和歸納,只是沒有使用金字塔這一名稱而已。
我們來看看《資治通鑒》原文及解析。
“臣光曰:臣聞天子之職莫大于禮,禮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謂禮?紀綱是也;何謂分?君臣是也;何謂名?公、侯、卿、大夫是也。夫以四海之廣,兆民之眾,受制于一人,雖有絕倫之力,高世之智,莫敢不奔走而服役者,豈非以禮為之綱紀哉!是故天子統三公,三公率諸侯,諸侯制卿大夫,卿大夫治士庶人。貴以臨賤,賤以承貴。上之使下,猶心腹之運手足,根本之制支葉;下之事上,猶手足之衛心腹,支葉之庇本根。然后能上下相保而國家治安。故曰:天子之職莫大于禮也。
文王序《易》,以乾坤為首。孔子系之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言君臣之位,猶天地之不可易也。《春秋》抑諸侯,尊周室,王人雖微,序于諸侯之上,以是見圣人于君臣之際,未嘗不惓惓也。非有桀、紂之暴,湯、武之仁,人歸之,天命之,君臣之分,當守節伏死而已矣。是故以微子而代紂,則成湯配天矣;以季札而君吳,則太伯血食矣。然二子寧亡國而不為者,誠以禮之大節不可亂也。故曰:禮莫大于分也。
夫禮,辨貴賤,序親疏,裁群物,制庶事。非名不著,非器不形。名以命之,器以別之,然后上下粲然有倫,此禮之大經也。名器既亡,則禮安得獨在哉?昔仲叔于奚有功于衛,辭邑而請繁纓,孔子以為不如多與之邑。惟名與器,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政亡,則國家從之。衛君待孔子而為政,孔子欲先正名,以為名不正則民無所措手足。夫繁纓,小物也,而孔子惜之;正名,細務也,而孔子先之。誠以名器既亂,則上下無以相保故也。夫事未有不生于微而成于著。圣人之慮遠,故能謹其微而治之;眾人之識近,故必待其著而后救之。治其微,則用力寡而功多;救其著,則竭力而不能及也。《易》曰:“履霜,堅冰至”,《書》曰:“一日二日萬幾”,謂此類也。故曰:分莫大于名也。”

在這開篇第一頁,司馬光老先生就明確而清晰地提出了金字塔管理模式,而且還順帶提到了扁平管理模式。
首先,他分析了扁平管理模式的缺點:
夫以四海之廣,兆民之眾,受制于一人,雖有絕倫之力,高世之智,莫敢不奔走而服役者。
意思就是說,國家(公司)之大,人數眾多,僅憑一個人管理的話是相當吃力的,縱使管理者有冠絕天下的才能,也會累的吐血幾斗,勞而無功。這跟現代的管理學理論是一致的。

接著,他針對金字塔管理模式做了詳盡的論證:
“天子之職莫大于禮,禮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
什么意思呢:
天子(CEO)就是最高管理層,他的職責就是確定國家或者公司的綱常·法紀·制度,也就是司馬光老師說的禮。這是最高管理者的首要任務,也是最重要的任務。即“天子之職莫大于禮”。
制度一旦定下來,就要進行組織架構的建設,組建高,中,低各層管理人員。也就是他說的分,即“禮莫大于分”。他提出天子(CEO)管理三公(VP),三公管理諸侯(總經理),諸侯管理卿大夫(經理),卿大夫管理士庶(基層人員)。
組織架構完成后,就要進行各管理層的分工和職責劃分了,明確各自的責任和工作分類。也就是他說的名,即“分莫大于名”。
看到這里我們應該知道,司馬光老先生除了沒畫出圖形,其他的基本上就跟現代金字塔管理學一模一樣了。當然他的理論是高度概括和抽象的,他只是用了《春秋》和《易》來論證,實例不是很充分。
縱觀中國歷史,自秦始皇實施郡縣制開始,我們就進入了金字塔管理模式,
一直到現代,無論國外國內,絕大多數國家,部門機構,公司和工廠都還采用這種金字塔管理模式。
其實金字塔和倒金字塔并無實質性的區別,后者只是增加了以客戶為中心的新元素,對內管理還是最高領導說了算,然后層層監管直到最基層。信息的公布方面有進步,因為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可以一步到位,降低了被誤讀的幾率。
寫此文的目的并不是說誰發明了金字塔管理模式,也不是說誰剽竊了誰,而是覺得這個金字塔模式的冠名權應該屬于中國,屬于司馬光。畢竟司馬光的理論比西方早了8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