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越來越多的行業都面臨著轉型升級的挑戰。比如:制造業從傳統的制造向智能化轉型,金融行業從粗放式向精細化轉型,通信行業從壟斷式向開放式轉型……那么,我們要如何理解互聯網時代的產業轉型呢?
互聯網時代的產業轉型就是從原來的制造、銷售模式,向互聯網時代的“互聯+”、“大數據”等模式進行轉變。這樣才能滿足用戶體驗升級、產品質量升級和品牌價值升級的需要。
互聯網不是萬能的
在傳統的制造業中,以“規模為王”,這是過去的重要戰略。我們甚至可以說,這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之一。但是,今天已經不是規模為王了,而是以效率為王。在互聯網時代,要以效率為核心進行轉型升級。在傳統制造業中,很多企業已經不滿足于傳統的“規模為王”,而是追求“效率為王”。
比如:我們知道,制造業要向智能化轉型是一個非常艱巨的過程。但是,如果我們只把這當成一個企業的轉型目標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智能化是一個企業的戰略目標,而不是一個企業的能力目標。
比如:豐田汽車有50年的歷史了,但它還在不斷地進行創新和發展。但是豐田汽車公司并沒有把自己定位成互聯網公司或云計算公司……
互聯網只是優化了產業價值鏈中的一環
在互聯網時代,各行各業的價值鏈都得到了優化,其中最主要的是兩個方面:第一是降低了成本;第二是提升了效率。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成本的降低呢?我認為有以下四個原因:
1、產業鏈的分工更為細致;
2、產品和服務更為標準化;
3、生產要素成本更低。
互聯網無法改變企業的本質
互聯網作為一種工具,可以改變企業的經營模式和流程,但無法改變企業的本質。傳統企業要實現互聯網轉型,最重要的還是要提高內部管理能力。這就要求企業轉變經營理念,從傳統的以產品為中心向以用戶為中心轉變。要實現這種轉變,關鍵還是要通過持續創新,不斷進行自我提升。
不管是制造業還是金融業,互聯網時代的產業轉型都需要圍繞著客戶體驗、產品質量、品牌價值和服務質量等方面來進行轉型。未來企業的競爭力主要是如何將產品、服務、營銷等做好,把品牌價值做出來。而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在用戶體驗、產品質量和品牌價值等方面進行持續的創新和提升。
產業轉型升級的途徑
我認為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從傳統的制造業向服務型制造轉變;二是從粗放型經營向精細化管理轉變。在互聯網時代,企業的商業模式和戰略布局都要做出調整,以適應新的形勢。商業模式就是企業的使命、愿景和價值觀,以及圍繞這些愿景和價值觀,企業如何與利益相關者進行互動的一系列規則,如產品開發、定價策略等。戰略布局是企業戰略執行的行動綱領,企業必須基于用戶價值、競爭優勢、核心資源等因素來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