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傳統的思維里苦苦掙扎,有的人已經開始了用分享經濟學+倍增學原理+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的思維在奔跑了!
分享經濟,也被稱為點對點經濟(Peer to peer economy)、協作經濟、協同消費,是一個建立在人與物質資料分享基礎上的社會經濟生態系統。隨著互聯網經濟的進一步深入和發展,分享經濟開始在中國散播、萌芽。點對點的經濟模式,基于用戶和用戶之間的對于某一資源的共享,搭載著資源與服務的新型經濟生態也催生了新的商業模式。
Uber說:每分享推薦1位顧客就獎勵30元現金
星巴克說:推薦3位新顧客免費得1杯咖啡
滴滴說:推薦1位乘客得10元代金券
麥當勞說:第二杯半價
已經是人人分享時代,為什么?
現在消費者,通過分享可以成為消費者、受益者、分享者、經營者!
分享經濟的快速發展特別得益于互聯網這一強大推動力,作為目前日益興盛的重要社交媒體系統,互聯網加強了當下渴望分享所有品的同齡人之間的聯系。作為一種新興的經濟模式,分享經濟帶有強烈的互聯網特征;但分享經濟更多是一種基于互聯網技術的商業模式創新,在互聯網發展紅利日漸減少的今天,分享經濟或許是互聯網模式創新的一次大的突破。
目前多家傳統企業通過互聯網轉型日益壯大,甚至成功上市。分享經濟也不甘落后,紛紛轉向“互聯網+”模式,開展新的業務運作突破口。
滴滴在2012年推出,一開始主要是針對出租車市場,方便乘客叫車,或司機尋找乘客;后來滴滴又推出專車、快車、順風車,變成了一個車輛分享的信息平臺,滴滴也由此獲得巨大發展,改變了行業格局和許多人的出行方式。現在回想一下,滴滴當年是怎么拓客的?會發現滴滴剛開始的時候打車都不要錢,打滴滴比打出租車便宜多了,打一個滴滴20塊錢,平臺還給你50塊錢倒貼你。可平臺是如何給到這50元的呢?原來,平臺是50塊錢的券拆成五張十塊錢一張,你自己只能用一張,另外四張分享給你的朋友,以此達到用戶裂變的目的!
以前的分享是熟人間的人情行為,如今的分享也是一種經濟行為。在“互聯網+”時代下,分享將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拓展經濟發展的新空間,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一個人人樂于分享、參與分享的新時代正在來臨。
眼下,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生產技術的革新正悄然而至,將引起一場“消費關系”的大解放,我們的購買方式、支付工具、分享渠道都在改變!借助互聯網,消費者不但可以輕松的找到他們所需的商品,還可以將自己的資源分享給他人,從而賺取一些收入。其實商品分享的概念并非最近才出現的,但是借助數字技術的發展,如今的消費者利用互聯網將分享經濟帶到了一個新高度。傳統的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的界限正在不斷弱化。人們開始逐漸放棄傳統的商品購買方式和服務,轉而在互聯網上尋找商品分享服務。以這種更加方便、高效,而且價格低廉的新方式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經濟不景氣中人們分享的需求驟增,確實是分享經濟發展的一個很大的推動力。但這并不意味著經濟好轉之后分享經濟就會衰退。分享經濟有節省資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強大發展邏輯,尤其是當基于移動互聯的位置服務逐漸普及之后,這種邏輯的力量將更加勢不可擋。
作者: 偏遇見了桃林
本站文章收集整理于網絡,原文出處: ,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