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ack id="bnqdd"><span id="bnqdd"><td id="bnqdd"></td></span></track>
  • <bdo id="bnqdd"><optgroup id="bnqdd"></optgroup></bdo>
    <track id="bnqdd"></track>

    1. <bdo id="bnqdd"><optgroup id="bnqdd"><dd id="bnqdd"></dd></optgroup></bdo>

      <menuitem id="bnqdd"></menuitem>

      1. <track id="bnqdd"></track>

        <tbody id="bnqdd"></tbody>

      2. <track id="bnqdd"></track>
      3. <track id="bnqdd"><span id="bnqdd"><tr id="bnqdd"></tr></span></track><nobr id="bnqdd"><optgroup id="bnqdd"><big id="bnqdd"></big></optgroup></nobr>

          奇妙的產品心理學現象:心理賬戶

          著名的行為金融和行為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理查德·薩勒(Richard Thaler)提出" 心理賬戶"這個概念。他認為心理賬戶效應可以對決策過程形成干預,導致個人或者企業違背最簡單的經濟規律。

          1

          "心理賬戶"現象

          大家想象兩個場景:

          場景A:有一次為了換零錢,隨手在路邊買了張彩票,意外中獎500元!這時你會做什么?有很大概率會去拉朋友吃頓好吃的。

          場景B:最近加班很辛苦,公司額外發了500元加班補貼。這時你又會做什么?大概率不會做什么,這500元會放在自己銀行賬戶里存起來。

          如果仔細對比這里兩個場景,同樣是屬于自己的500元收入,為什么用法會完全不同?

          我們再來想第二組場景。

          場景C:新項目成功上線,公司額外發了1000元獎金。你會怎么辦?

          場景D:新項目成功上線,公司額外發了50000元獎金。你又會怎么辦?

          場景C,很多人會選擇去買樣自己喜歡的東西或者大快朵頤地吃一頓。場景D,更多人會把這五萬元獎金存起來。

          為什么同樣是獎金,1000元就會被花掉,50000元就會被存起來?

          我們再繼續來看第三組場景。

          場景E:羅輯思維有一天在微店推出一個神秘圖書包預售,6本羅振宇為讀者挑選的書籍(但發貨前不宣布是什么書)做成一個圖書包,售價499/套,限量8000套。開始發售后5個小時,全部售罄!

          產品心理學:心理賬戶 - 第1張

          羅輯思維圖書包

          場景F:有人覺得這是商機,于是進了10套場景E里的圖書包,掛到淘寶售賣,從剛開始售價998,無人問津,后來一直降到300元,依然一套沒賣出去!

          同樣6本書,為什么羅振宇的微店,瞬間售罄,而在淘寶,賣家卻大幅降價也賣不掉?

          這背后的原因,就是"心理賬戶"效應。

          2

          心理賬戶的心理學解釋

          著名的行為金融和行為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理查德·薩勒(Richard Thaler)提出" 心理賬戶"這個概念。他認為心理賬戶效應可以對決策過程形成干預,導致個人或者企業違背最簡單的經濟規律。后來有科學家進一步提出,心理賬戶是一種認知幻覺,這種認知幻覺使投資者們失去對價格的理性關注,從而產生非理性投資行為。

          為了證明心理賬戶效應的存在,有科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找了很多受試者,統計他們在兩個場景下的行為:

          場景1:受試者去看電影,花50元買了一張電影票。走到電影院門口,發現這張票丟了。此時,是否愿意再掏50元去買一張票?
          場景2:受試者去看電影,排隊買票時,發現兜里本來打算用來買票的50元現金丟了。此時,又是否愿意再掏50元來買票?

          在場景1,調研結果顯示只有46%的受試者會再次掏50元買票。而在場景2,多達88%的受試者會再掏50元買票。

          這兩個場景,受試者本質上丟的是等價物,也就是價值50元的電影票或者50元現金。但這兩種情況,受試者會把等價的丟失物放進兩個完全不同的心理賬戶。前者,人們會覺得自己其實是掏了100元買的電影票,為此付出的100元會被全部放進"電影票"這個心理賬戶,所以有54%的人會覺得這樣不值得,于是不愿再次掏錢買票。而后者,人們則覺得自己丟了50元錢,和電影票無關,這丟失的50元進入了和電影票無關的"現金"心理賬戶,而電影票的賬戶依然是50元,因此88%的人會再次掏錢買票。

          至此我們看到了多種人們在本質上等價的選項前,因為心理賬戶的影響而做出了完全不同的決策。

          心理賬戶主要有三種類型:

          1. 不同來源的收入,會被放進不同的心理賬戶之中。比如前面提到的場景A和B,對于彩票中獎的收入,和對于加班補貼收入,人們就會有完全不同的用法。

          2. 不同數量的收入,會被放進不同的心理賬戶之中。比如前面提到的場景C和D,1000元的獎金和50000元的獎金,人們也會有完全不同的對待。

          3. 不同的使用目的,會被放進不同的心理賬戶之中。比如在羅輯思維圖書包案例中,人們如果感覺購買的是大咖背書的"知識",相比認為購買的只是六本書(還不一定每本都感興趣),會有完全不同的價值感和消費決策。當然第三組場景相對復雜,它同時疊加了圈層效應心理賬戶兩個重大心理影響因素。圈層效應在后續文章中再跟大家探討。

          此外,"獎勵自己一下",也屬于對使用目的層面的心理賬戶遷移,相比"買這個東西值不值",會收到用戶決策上的奇效。

          可以認為,針對不同的心理賬戶,人們在價值感上往往會產生完全不同的判斷,進而產生大相徑庭的價值評估或消費決策。

          3

          心理賬戶的實戰運用

          運用方式一:價格策略

           

          如果兩個商家在淘寶上出售同一款商品,一個是20元包郵,一個是15元+5元郵費。大家想一下哪個商品好賣?

          產品心理學:心理賬戶 - 第2張

          兩種定價策略

          應該不難想到,應該是20元包郵好賣,或者購買體驗更好。因為在這個定價機制下,整個20元都被放進了"商品"這個心理賬戶,讓顧客感覺這是一個值20元的商品。而15元+5元郵費的商品,則分出了兩個心理賬戶,一個是商品心理賬戶,里面有一個價值15元的商品,另一個是郵費心理賬戶,里面是5元郵費。而5元郵費在快遞完成后,完全消失,相比包郵,在大家感覺上是被"浪費"了5元郵費。

          順便提一句,這里只是在對定價機制對決策的影響進行推敲。也有商家設置低商品價格+郵費,是為了獲得電商網站上的商品排序和捕獲點擊方面的優勢。

          運用方式二:儲值卡策略

          大家在美容店消費時,可能有過這樣的體驗:當使用現金時,比如一個項目完成后需要支付300元現金,相比于從儲值卡里劃去300元,前者覺得好像花了很多錢,而后者則幾乎沒多少感覺。于是大家用現金消費項目,會比較慎重地考慮性價比,而花儲值卡里的錢,則"大手大腳"了很多,甚至恨不得趕緊花完,因此美容師就會定期打電話,"您該來做XX項目了"。

          當卡里的錢用完的時候,充值卡充1000送200,于是充卡動力滿滿,又感覺賺到了200元。最終,大家往往就在這么循環:充1000送200,然后迅速花完,然后繼續充值……這樣的模式,遠比每次掏出現金進行消費,速度要快得多。

          這里,我們也看到了兩個心理賬戶,一個是現金心理賬戶,價值感比較強烈,一個是儲值卡心理賬戶,花起來似乎那就不是自己的錢。

          運用方式三:心理綁定

          大家可能還記得一句廣告詞"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而人們心中似乎也有一個定式,"鉆石=愛情"。甚至向女友求婚,鉆石的大小和品質似乎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愛情的"程度",導致很多男生花掉大半積蓄去買鉆戒。

          產品心理學:心理賬戶 - 第3張

          鉆石=愛情?

          鉆石,如果把它當成一個特別堅硬的工業品,它的價值很低。如果當成一個特別美的藝術品,價值就高了很多,但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它依然不值當前的市場價格。但當鉆石象征著無價的愛情時,數十萬甚至數百萬都似乎值得。這就是"工業品"、"藝術品"、"愛情"三個截然不同的心理賬戶,帶來了巨大的價值感差異。

          將產品與高價值心理賬戶綁定進而獲得成功的案例很多。比如腦白金的成功,很大程度在于它通過大量廣告,成功地從價值相對較低的"保健品"心理賬戶,升級到了價值相對較高的"禮品"心理賬戶,同時與"送禮"場景進行了強綁定。亞馬遜Kindle在中國市場的巨大成功,也同樣得益于作為一個電子閱讀器,被綁定了充滿文化調性的"禮品"心理賬戶。

          心理賬戶效應在產品定價策略、營銷機制的設計中有巨大的用武之地。如果可以在消費者對產品價值進行評估時,引導消費者對心理賬戶產生從低價值賬戶到高價值賬戶的轉移(例如從物質層面的"商品、保健品、工業品"轉向精神層面的"禮品、知識、愛情");或者在買單決策引導時,實現從高價值心理賬戶向低價值心理賬戶轉移(例如從現金賬戶轉向儲值卡心理賬戶或"獎勵自己一下"心理賬戶),則可能會收到奇效。

          那么,你想到怎么在自己的產品中運用心理賬戶效應了嗎?

          作者:徐霄鵬

          來源:產品遇上運營(alden_xu)

          本站文章收集整理于網絡,原文出處: ,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

          (0)
          上一篇 2022-01-24 10:13
          下一篇 2022-01-24 10:19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您的電子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注

        1. <track id="bnqdd"><span id="bnqdd"><td id="bnqdd"></td></span></track>
        2. <bdo id="bnqdd"><optgroup id="bnqdd"></optgroup></bdo>
          <track id="bnqdd"></track>

          1. <bdo id="bnqdd"><optgroup id="bnqdd"><dd id="bnqdd"></dd></optgroup></bdo>

            <menuitem id="bnqdd"></menuitem>

            1. <track id="bnqdd"></track>

              <tbody id="bnqdd"></tbody>

            2. <track id="bnqdd"></track>
            3. <track id="bnqdd"><span id="bnqdd"><tr id="bnqdd"></tr></span></track><nobr id="bnqdd"><optgroup id="bnqdd"><big id="bnqdd"></big></optgroup></nobr>

                国产黄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