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在公司年度Connect 2021大會上正式宣布Facebook母公司改名為Meta,取自英文“Metaverse”,中文“元宇宙”。事件迅速發酵,在社交媒體上引發了各路段子手積極跟進:
外國段子手調侃: 小扎的愿景vs實際
小扎心中的“元宇宙”是個什么宇宙,我們可能無法講明白,但在我們“海外傳播”的這個小“宇宙”里,我們倒可以探討一二,借Facebook企業改名事件,一窺頭部企業是怎么與媒體高效溝通、應對質疑。這次事件的傳播是一個典型的“企業官網+新聞傳播渠道+社交媒體”的三部曲。通過這三部曲,Facebook讓品牌與新興領域緊密相連,而且啟動了密集的對話,我們不妨一起梳理:
|||?小預熱
10月22號,Meta在官方推特賬號暗示Connect大會將有大事發生。由于沒有強新聞性,且溝通渠道上僅面對Meta的粉絲,影響力基本局限在圈內。
引爆
|||?第一步:官網
回顧10月28日當天,小扎在公司年度Connect大會上公布公司改名的新聞,Meta隨即在官網發布了一篇名為《Introducing Meta: A Social Technology Company/ 介紹Meta:一家社交科技公司》的新聞稿,正式向全球宣布Meta公司取代原Facebook公司名稱。
同時,Meta在稿件中內嵌了豐富的鏈接供引申閱讀,貼心打包了《記者素材包/press assets》,內含文檔、圖片和視頻等,介紹公司暢想的元宇宙,并通過《創始人的信/Founders Letter》 解釋新聞事件及公司新策略。
官網充足的準備,很好地承接來自外部的流量,供記者、投資者等關聯方獲取更多的細節。
|||?第二步:發布企業新聞的渠道
緊接著官網官宣,Meta發布了新聞稿,第一時間、最大程度對全球記者、媒體人發布消息,而內容是基于官網的新聞稿做了更正式的微調。
由于Facebook本為全球頭部互聯網企業,外加搭上了今年科技界的熱詞“元宇宙”,消息發布隨即吸引了大量記者的關注、轉發、多角度改寫報道和評論。記者們的二次“發酵”及時引爆了網絡。
|||?第三步:社交媒體
次日,Meta通過社交媒體平臺Twitter官方賬號,對粉絲進行了官宣。
隨后的幾天,Meta官方推特號通過高頻率、短平快地發布多條互動和細節更新的帖子,及時根據外界的反饋進行補充和解釋,并通過多樣的社交互動,最大程度保持與普通公眾的持續聯系。
小扎與TikTok網紅@KhabyLame互動,用直白的概念和易懂的視頻,介紹元宇宙的概念的場景,讓大眾更好地理解什么是Meta想建成的“元宇宙”
Meta官方推特號積極與關注事件的粉絲互動。比如,大家比較關注公司改名之后會不會影響現在使用的Facebook、Twitter和Instagram賬號。Meta的官方賬號對此用發布貼文和直接回復網友的方式進行解釋。
“我們apps的名字如Facebook、Instagram、messenger和WhatsApp都不會改變”
同時,Meta還頻繁地“點名”其他品牌,如巴黎世家、美國版K歌App smule等,做了些俏皮的互動。
“嗨巴黎世家,元宇宙里有什么著裝要求嗎?”
回復粉絲同樣少不了俏皮:
“當你的名字是Meta而別人還是一直叫你Facebook的時候”
這一套組合拳下來,Meta成功引爆了網絡,“元宇宙”的概念從科技界走向更廣泛的大眾,從美國燃燒至中國國內,各大品牌競相追逐“元宇宙”的熱點。
Meta關鍵詞的熱度在改名當天迅速攀升;信息來自Cision Social Listening
Meta推特賬號粉絲在10月29日一天內攀升68,000人;信息來自一站式海外社交媒體管理工具Falcon
Cision Social Listening 也顯示Meta及Facebook關鍵詞從“默默無聞”的狀態,在29號宣布當天提及次數迅速飆升(+1812%);推特粉絲量在28-29日兩天的急速增長也足以顯示事件的影響力。
|||?小結
回顧整個事件, Facebook改名引發全球熱議,既有公司本身的知名度和新聞點足的因素,也有合理利用高效傳播通路因素,即“官網官宣 –> 發稿擴散新聞 –> 社交媒體持續互動”組合拳。
工作中我們時常被問到,“在海外傳播中,新聞傳播對比社交媒體的營銷有什么區別和優勢?” 其實對于在思考如何更高效利用新聞傳播和社媒傳播的同行來說,Facebook的”三部曲” 是十分值得參考借鑒的優質打法。
|||?彩蛋
總結到這里,大家是不是覺得小扎這套組合拳已經打得相當漂亮了呢?
其實不然。
如果我們細看Twitter的反饋,其實大眾對Facebook改名Meta的這件事情的態度是很復雜的。美通社母公司Cision系統的數據顯示,很多網民甚至表達了憤怒的情緒。
新聞發布當天,社交媒體的發言中,表達“憤怒”情緒的網民達到了峰值;信息來自Cision Social Listening
細看這些憤怒情感的網民發言,主要是因為他們認為Facebook深陷隱私和信任危機,但是卻想借改名來回避這個事情。
不管這次的重命名是一場重塑品牌的活動,還是為了回應近期Facebook卷入的信任危機,小扎選擇了以幽默的形式化解:
謝謝您善良的憤怒的語言
本文作者:美通社海外傳播策略顧問林春妍Kat Lin
作者:Tan, Junxun,出處:https://www.prnasia.com/blog/archives/24224
本站文章收集整理于網絡,原文出處: ,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