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問題”
如果問為什么要寫某一篇文案,有人便會說:為了提高銷售額,為了多賣出產品。
這當然沒錯,商業文案就是為了直接、間接的去帶動銷售,也就是所謂“坐在鍵盤后面的銷售人員”。
但需要注意的是,“提高銷售”僅僅是文案的一個“目的”,它不是文案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在戰爭中想要達到“消滅敵人”的目的,就必須找到關鍵問題,然后思考解決問題的策略。
比如敵人太強大,我們可以集中優勢兵力,“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努爾哈赤);
或者敵人遠道而來、輕敵冒進,我們可以誘敵深入,然后尋機反擊等等。
而營銷中也是一樣,想要達到“提升銷售”的目的,也必須找到關鍵問題。
那什么是“問題”呢?毛主席曾經說過:
“什么叫問題?問題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沒有解決的矛盾,哪里就有問題。”
所以在營銷中,文案(包括其他營銷人員)需要首先思考清楚的是,到底哪些“矛盾”,阻礙了“目的”的實現。

比如,也許產品是一個新品牌,消費者沒有足夠的信任,造成了銷售額較低的現狀。
那么這就是“矛盾”,文案(或者其他營銷手段)就要去解決這個矛盾,改變消費者的認知,從而提高銷售額。

而我們之前說的“確定問題”,其實就是解決“為什么說”的問題,這是形成文案(營銷)策略的第一步。
看清問題、確定矛盾是一個“綱”的問題,綱舉才可以目張,

他們就說“除非兒子或者女兒要給他買,他就吃。”
于是,史玉柱洞察到,保健產品在功能屬性之外,其實還可以有一重“禮品屬性”。
也就是可以把腦白金當做“禮品”去送,把說服的重點放到“購買者”,而非“使用者”。
這樣在營銷策略上,不僅解決了上面的問題,也避開了大多數以“功能屬性”為主的保健品牌,給了消費者一個新穎的購買理由。

腦白金的“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文案中,出現的兩個“收禮”,其實就是為了強調它的“禮品屬性”。
3、左岸咖啡的“好問題”
那么非常經典的左岸咖啡文案,是怎樣來的呢?

我也在左岸咖啡館
也在去左岸咖啡館的路上
飛往巴黎的長榮左岸專機,
空乘員優雅地為每個人端上熱咖啡,
四周的景致與空氣中的咖啡香,
讓人宛如置身左岸咖啡館...
當時甲方的想法,是想在同類產品價格10元左右的情況下,做出一款可以賣到25元的飲料。
這雖然是一個很難的問題,但卻是一個很清晰、具體的問題。
就像操刀左岸咖啡項目的前輩葉明桂所說:
“左岸咖啡館這個產品,因為始于一個真實又具體的商業課題,才能將所有營銷與傳播的想法和做法聚焦于最重要的使命:
如何讓這個包裝放在貨架上,價值25元?”
甲方或者領導,可以給出一個清晰的問題,對于文案人員來說,確實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
而當有了“如何讓這個包裝放在貨架上,價值25元”這個清晰問題,他們便可以一步步去解決問題了。

首先,杯子里裝什么飲料,才可以讓消費者接受25元的價格呢?
在考慮了種種可能之后,團隊最后選擇了價格彈性相對較大的咖啡產品。
而當確定了咖啡之后,他們又開始考慮哪一個故事原型,可以讓消費者愿意出高價購買。
在經過考慮和調研之后,他們確定以“一杯法國巴黎哲學家聚集的咖啡館的咖啡”作為品牌故事的原型。
并定名為“左岸咖啡館”。
那么接下來左岸咖啡館的品牌個性,又是怎樣的呢?不確定品牌個性,便不能確定后面的一系列的細節。
最后,他們確定左岸咖啡的品牌個性是:一位心思細膩,喜歡詩詞的女生,正值少女不知愁的年紀,卻有多愁善感的個性。
而品牌風格則是:
“民國初翻譯小說的語氣,黑白攝影時代的視覺作品與古典音樂的混搭...一種真正東西文化交流的新感覺。”
而當解決了以上的種種問題之后,在具體文案層面就有章可循了,也便有了左岸咖啡的經典文案。

他帶著微笑離開佛羅倫薩
在巴黎,微笑可以用法語發音,
他說微笑的名字叫做,蒙娜麗莎,
即使在安靜的咖啡館中,
那笑,是無聲的,
一杯昂列,讓周邊有了熱絡的氛圍,
足以讓歌手們、樂師們、丑角們,
都為這一刻活了,
我看著他,與他相視一笑,
這是1516年,
他帶著蒙娜麗莎的微笑來到法國,
他是達文西,
我們都是旅人,
相遇見在左岸咖啡館。

等到角落里的那個客人回家之后,
咖啡館里就只剩下我一個人了,
咖啡館里最后的一位客人,
擁有一項特權
——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音樂,
同時,侍者會再端上一杯咖啡,
表示他并不急著打烊,
我在左岸咖啡館,
一個人慢慢等待打烊。
4、看到問題,產生策略
文案說到底,只是解決某個商業問題的終端工具,它必須服從于解決問題的整體策略。
而良好策略的開端,則必定是發現了一個關鍵問題,沒有搞清關鍵問題,則策略必定具有盲目性。
而策略一旦盲目,則包含文案在內的一切執行,必定會走偏。
所以無論是自己的產品,還是甲方給出的一個項目,都必須去仔細思考這個關鍵問題是什么,然后再去思考策略。
關鍵問題找的對,執行差一點,也會有效果;但是如果關鍵問題沒找到,執行的再完美,可能只是“越行越遠”。
參考資料/案例來源:
《我的營銷心得》史玉柱/?《如何把產品打造成有生命力的品牌》葉明桂/《奧美的創意觀點》譚啟明/《洞見遠勝創意》菲爾·杜森伯里
本站文章收集整理于網絡,原文出處: ,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