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小蛋糕,賣9元。
在上面加上一點奶油,就可以賣90元。
再加上一顆草莓的話,直接900元。
如果再抹上一些番茄醬進行擺盤的話,賣9000元。
雖然有點夸張,但這真是折射出日常生活的一些事物現象。同樣一個東西,只要稍微點綴一下,甚至是換一種說法和概念,它就可以賣出高幾倍的價格。
當你是賣家的時候,順著這個邏輯,你也可以去提高產品的溢價力。
舉個例子。
我現在要賣一條男士內褲,如何通過文案的表達來更好的銷售呢?
1.直接叫賣
「男士內褲,男士內褲。」
這只能賣9塊9一條。
你只是告知了產品的屬性,滿足了消費者的基本需求。但是,消費者憑什么買你的東西呢?你這里沒有給到選擇產品的一個理由。
2.講賣點
「100%全棉,從內至外的貼身。」
可以賣到19.9元一條。
陳述出了產品的賣點,并且向消費者指出了產品的利益,給你帶來貼身舒適感,產品力頓時就上升起來。
3.打情感牌
「男人還有一個重要的事是,對自己好點。」
這時候男士內褲賣99元一條。
文案觸碰到了消費群體的內心,在生活中,他們往往會忙于生活,忽視自己。會花幾千塊買職業西裝,但舍不得挑選一套好內衣。
4.上價值主張
「身心舒適,才是真正的酷。」
這可以直接賣到199元一條。
你買的不是男士內褲,而是一種舒適的生活方式。你買的已經不是單純產品,更是一份自我認同與追求。
—
便宜與貴的區別,本質是在充值消費者的心理賬戶。
如果是一件日常用品,那么消費者的心理賬戶值就比較低。如果是一件潮流單品,心理賬戶就上升了。
再舉個生活的例子:
花500塊買一瓶酒自己喝,你肯定猶豫再三。但花500塊買一瓶酒送禮,你會覺得很便宜。
這時候,消費者的心理賬戶從「酒品」升級到了「禮品」。
所以,好文案會給產品在消費者心理,找到一個最佳的位置,賣出一個更好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