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尾理論(The Long Tail)是由美國人克里斯·安德森提出的一種新經濟理論,傳統的二八理論相信許多人都了解:80%的利潤是由20%的產品或服務產生的,80%的銷售額是由20%的骨干業務員完成的……但隨著網絡營銷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越來越多地發現,這種二八原則不靈了,以網上有償音樂下載服務為例,2%的熱門音樂只占到了33%的利潤,8%的非熱門音樂也占到了33%的利潤,而海量的90%冷門音樂卻占到了33%的利潤。海量的冷門音樂反映在利潤圖表上,就象是拖了一條長長的尾巴,于是新的經濟學理論產生了-長尾理論(也有叫長尾效應)。
長尾理論對采購環節的影響也在悄然發生
近年來,長尾效應大多出現在高速增長的電子商務企業,如:百度的搜索引擎競價廣告有90%的廣告利潤來自小微企業而不是大中型企業;大多數企業的網站推廣所帶來的銷售額有80%的業務來自于長尾關鍵詞的推廣而不是核心關鍵詞的推廣;一家品種繁多的玩具店有70%的利潤來自于長尾產品而不是核心產品……
似乎長尾效應主要影響著企業的銷售部門,還沒有看到對其它部門的影響。其實,從我這幾年管理企業的經驗來看,長尾效應正在悄悄地改變著我們企業經營的方方面面。
比如說采購,我以前曾提過的上海雄英實業有限公司,他們當時采購的核心原材料供應商主要有三家,還有十幾家小型的供應商。如果需要采購一些五金件、設備的零部件、易損件之類的小產品,他們都會指派其中一個小的供應商統一采購,這樣省事兒。
后來隨著電商的發達,我們的很多小產品直接可以在淘寶上采購了,我們的供應商出了這樣的長尾現象:三家大的供應商,十幾家小型供應商,再有三百多家網店來完成我們整個采購的計劃。
接著我們來說說市場銷售環節。之前大家都有一個共識,80%的客戶都是由20%的骨干業務員開發出來的。但在當今網絡營銷介入的年代,這種格局早已被打破,正如我的《傳統行業如何用網絡拿訂單》一書講的一個案例,一家裝修公司的實習設計師(他只能算是公司的技術員)在網上與網友互動,為公司帶來的業務比大業務員開發得還要多。
我們來看看還有哪些人都有可能成為我們的長尾業務員?
首先是我們的技術人員,他發表的文章有可能給我們帶來業務;
其次是設計師,他畫的精美的圖放在網上,也有可能給我們帶來業務;
第三是我們的文案,他寫的有價值的文章發布到網上也會給我們帶來業務;
第四是售后客服,他與客戶之間的售后交流,我們把它轉化成正能量的文字,也有可能給我們帶來業務;
第五是我們的戰略合作伙伴,之前我們提到,我們在建微信群的時候,就會拉一些和我們生意互補、但是不沖突的戰略合作伙伴來共同經營,他們也會給我們帶來一些客戶;
第六,這是很多企業一直在線下用的,線上更離不開它,就是老客戶的二次開發,老客戶轉介紹新客戶。但是,我們不能指望一個老客戶給我們帶來客戶,我們是需要很多老客戶,源源不斷的為我們介紹客戶,形成這種長尾業務員的效應。
長尾理論之所以影響到企業經營中的方方面面,正是互聯網+和工業4.0理念的體現。
需要指出的是,長尾效應再怎么突出,也是建立在主營業務基礎上的。如果一個企業沒有大的客戶支撐,也很難靠大量的長尾訂單生存;如果一家網店沒有爆款產品,長尾產品也很難銷售的。所以,多采用網絡新技術、多適應細化的市場需求、多調動全員甚至外部人員的積極性、多改進小訂單的生產能力,利用網絡技術降低長尾訂單的成本,才能讓長尾效應在企業經營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來源:上海添力網絡營銷
本站文章收集整理于網絡,原文出處: ,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