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一位擁有百萬粉絲的游戲主播,因在直播間發起了拼多多的砍價活動失敗,登上熱搜!
根據消息,當時在直播間里有6萬多名觀眾,在這些觀眾的助力下,該主播也只將價格砍到了大約小數點后5位,卻仍沒領到手機。隨即相關話題“6萬人砍不下拼多多手機”登上微博熱搜。
之后拼多多官方緊急回應,表示數萬人參與砍價以及未砍成功的消息不實,稱實際參與砍價的人數并非網絡傳言的那么多,并且表示最后的結果也是砍價成功,該主播也是收到了手機。
可是網友們對于拼多多的回應并不買單,有不少網友要求拼多多公布數據,表示到底是有多少人參與砍價了。并且說道,6萬人,銅鑼灣都砍下來了,一個手機砍不下來?
于是乎,“全網等拼多多一個回應”又再次登上熱搜,拼多多一天“榮獲”雙熱搜!
01 6萬人“砍單”惹爭議,拼多多陷信任危機!
看到事情在持續發酵,在3月19日,該主播在微博中也對這件事進行了回應。
該博主表示在當時的直播中,砍價是沒有成功的,一直到下播兩個小時之后,主播收到了由拼多多發來的0.01元換手機的優惠券,這才意識到自己砍價成功了。
并且關于砍價人數,傳言經歷了多重演變,從上千逐步演變為幾萬六萬七萬。該主播也明確表示在當時直播間的人數的確是有6萬多人,但是實際砍價的人數應該沒有那么多,但是最少也是有幾千人。
并且該博主通過微博再次表達了自己對拼多多的質疑,這件事究竟是自己砍價成功了,還是拼多多官方關注到了此事,刻意‘送’了一臺手機?
截止到目前為止,拼多多還沒有針對此事進行回應。
從這次的事情上可以看到,拼多多砍價的難度之大。6萬人的直播間,哪怕只有10%的人參與,也有6000人參與了砍價,可是在直播間卻依然沒有把價格砍下來。
而拼多多對此的態度,更能說明問題。不僅砍價數據不公布,更是試圖借手機息事寧人。但是這件事情鬧得太大了,就算能平息得了事情,也恢復不了往日的口碑。
這種砍一刀屢次挑戰大眾心理底線的營銷行為,已經是讓廣大網友心寒,以此帶來的社會影響,更是難以抹去。
02砍一刀頻頻出事,拼多多成“慣犯”!
其實這并不是拼多多第一次出現這樣的信任危機,早在去年4月份,拼多多就因為砍一刀永遠只有99.9%的迷之操作,就被一名律師告上法庭。
當時該律師表示參加了拼多多“砍價免費拿”活動,領取了一張“超級免單卡”。他按照平臺提示的操作,挑選了一款手機砍價。
結果該律師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集齊了七大姑八大婆的全部砍價助力,也沒能把價格砍下來!一氣之下,把拼多多告上了法庭!
該律師認為,拼多多在提供網絡服務時,違背誠實信用原則,使用虛假數據,隱瞞規則,利用人性的弱點讓消費者完成拼多多設置的各種任務和購買付費服務,只為增加其 App 活躍人數和收入,已構成欺詐且嚴重影響社會風氣。
而拼多多也是針對此事,在法庭上做出了回應,表示砍價頁面顯示的0.9%不是0.9%,而是0.9900000%。
好家伙,原來小數點后面竟然還有七位!
那別說這位律師砍不下來,直播間就算6萬人全上了,沒砍下來都是在情理之中。
而自拼多多因砍價被律師起訴后,不到一年的時間里,拼多多卻再次因為砍價上熱搜,這種情況絕對不是偶爾,而是必然。
拼多多的“砍一刀”的營銷方式歷來就被網友們詬病,這種砍一刀的引流方式在初期的確可以讓拼多多獲得了巨大的流量。但是問題顯而易見,巨大流量換來的是一天比一天差的口碑。
03拼多多病毒式營銷,贏了流量,輸了口碑。
但是盡管如此,拼多多會因此而改變嗎?
相信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拼多多這種砍一刀的模式,是拼多多能夠在巨頭林立的市場脫穎而出的主要原因,稱之為拼多多病毒式營銷。
病毒營銷是利用公眾的積極性和人際網絡,讓營銷信息像病毒一樣傳播和擴散,營銷信息被快速復制傳向數以萬計、數以百萬計的觀眾,它能夠像病毒一樣深入人腦,快速復制,迅速傳播,將信息短時間內傳向更多的受眾,砍一刀就是如此。
通過物美價廉的免費商品來吸引用戶,來讓大家不斷地助力砍一刀,在這個病毒式的營銷過程中,用戶已經免費幫拼多多做了推廣,打開了拼多多的下沉市場,完成了拼多多的目的。
而相對于拼多多的用戶來說,在砍一刀,兩刀,十幾刀之后,依舊沒有拿到自己想要的商品之后,用戶自己也發現被拼多多當成韭菜割了,即生氣又無奈,因此拼多多的口碑越來越差。
可以說,拼多多興于一刀,困于一刀。就算拼多多愿意放棄下沉市場,去和淘寶京東競爭,那么依舊會有一個“X多多”來替代現在的拼多多。
而拼多多在失去了這部分市場之后,只能慢慢地被淘汰。
結果就是,拼多多就算想要變,但是卻又無法改變,盡管6萬人都不一定能砍下來,但是拼多多,依舊需要繼續這樣砍價的模式,來維持自己的流量。
但是相信這次之后,拼多多砍一刀的規則應該會有所調整,但是如何調整才能即不失去自己當前的市場,又能吸引更多的用戶來參加,拼多多還需要多加嘗試!
本站文章收集整理于網絡,原文出處: ,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