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些心理學的書。
從中看到了一個經典且有趣的心理效應,叫做鳥籠效應。
鳥籠效應是指,人們會在偶然獲得一件物品后,會繼續添加更多與之相關的東西。
假如一個人買了一只空鳥籠放在家里,那么一段時間后,他一般會為了這只籠子,再買一只鳥回來養。
詳細內容可以百度,今天要聊聊的是:
基于這個社會心理,可以給品牌帶來什么樣的營銷思考以及商業策略。
1.
先說一個成功的商業案例。
有一家做日常鮮花配送的品牌,叫做「花點時間」。
它主打產品是99元一個月送4次鮮花,這很符合當下年輕人的生活方式,讓家變得浪漫幸福起來。
最重要的是還有一個營銷策略,每個新用戶下單后,它會贈送一個漂亮的花瓶。
一般人都會把花瓶留下來,當鮮花枯萎后,看著空著的花瓶,人們就會自然再買花來填滿裝點它,從而促使消費者的復購行為。
如果說提升幸福感是花點時間的內核,那么「鳥籠效應」就是品牌增長的一個秘密武器。
在日常生活中,鳥籠效應也是隨處可見的。
比如,當你有一條漂亮的裙子,那么就會去買更多的鞋子和首飾來搭配它。當朋友送給你一個漂亮珍貴的紅酒杯,你可能就有買紅酒的意愿。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用外力來進行銷售。通過鋪天蓋地的促銷廣告,憑借大量的折扣來吸引消費者。
而最好的銷售力是來自于內部,抓住人們的心理可以事半功倍。
2.
那么,如何利用鳥籠效應更好地銷售自己的產品呢?
通過上面這個案例可知,我們要做的一個品牌策略是,不斷地向用戶送出一個“籠子”。
吉列剃須刀就是這么起家的。
通過給用戶免費送剃須刀和試用刀片,快速打開產品市場,并且成功綁定了消費者。這時候,剃須刀就是一個“籠子”,只要你不丟棄它,就會源源不斷地購買刀片。
對了,拍立得是鳥籠效應最好的詮釋。
按照這個思路,如果你是賣紅酒,那么你的“籠子”可以是一個精美的紅酒支架。如果是做手辦的,多設計一些好看的陳列架。
那么,其他的產品呢?
當無法提供一個具體的“鳥籠”場景,那怎么辦呢?所以就誕生了優惠券這種東西。
有了因為快過期的優惠券走進了商場,有人為了“第二杯半價”一口氣吃兩杯,也有人為了滿減買了很多的零食……
但如今,「優惠券」「折扣卡」這種東西正慢慢地失效。也就是說,它們無法成為一個真正的“籠子”,很難再激活鳥籠效應了。
我們要明白,鳥籠效應背后的內在邏輯是什么。
它能發生作用的必要條件一定是:丟棄這個籠子的成本,要大于去購買鳥兒的成本。
換言之,品牌想要持續鳥籠效應需要去提高籠子的價值感。
切換到這樣的內部視角,營銷動作也有了清晰的優化方向,甚至可以帶來很多創新的想法。
比如,奧利奧的定制音樂盒就是一個極好的籠子。
把餅干放在上面就可以聽歌,使奧利奧變成一個個可消化的唱片,又好玩又有料。
誰不能拒絕這樣一個奧利奧呢,當時20000臺瞬間售罄,緊緊圈定了一批年輕忠實用戶。
再比如,「優惠券」我肯定直接就丟棄了,如果把優惠券變成一封「情書」呢?
往里面添加了浪漫愛情的元素,這個分量就重了,價值感就上來了。
用戶每來消費一次,都是一次愛情的兌換。并且,又收到下一封「情書」,頓時就變成一個浪漫的故事。
所以,品牌要做的不僅是送出一個“籠子”,更要讓它具有強烈的價值感。或添加好玩的因子,或賦予特別的情感成分。
3.
再往下去理解鳥籠效應,你會發現,所有的品牌都在它的范疇內。
因為真正讓鳥籠效應持續進行的,不是產品本身,而在于對品牌精神層面的認同。
市面上的品牌,都是慢慢在打造一個抽象的鳥籠。
它沒有具體的實物產品送到消費者的手里,卻在傳遞一種品牌價值主張傳遞到人們的心里。
宜家在構造簡約審美的籠子,天貓在打造美好生活的向往,哈雷摩托車賣的是一種自由的生活方式……
當我們認可品牌的主張,等于在內心就編織了一個籠子。它可以是一種信仰,一種文化認可,一種精神的符號。
某種意義上,與其說是鳥籠,不如說是長期構造的一個價值空間。
然后我們不斷地往里面填充產品,去實現我們理想的生活。我們買的不是一件產品,而是成為更好的自己。
——
整體下來,只從營銷層面來說:
一般的鳥籠效應是,通過「鳥籠」的設計,去高度持續關聯著消費者用戶;
而更好的打開方式是,以價值感為抓手,去打造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文化信仰、一種品牌精神,讓人們把熱愛和認可持續投入其中。
最終,品牌和用戶形成一個穩定雙向關系。
作者:黑小指
來源:休克文案(SHOCKCW)
本站文章收集整理于網絡,原文出處: ,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