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晚上,一輛威馬EX5在北京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內發生起火。當晚,周圍網友發帖稱,聽到劇烈的爆炸聲,現場濃煙升起,附近彌漫刺鼻味道。
當晚,網傳一微信截圖顯示,事故發生后一小時左右,在一個名叫“中關村重點單位”的微信群內,“要求各單位迅速排查,電動汽車嚴禁駛入單位地庫。”
10月28日9點15分,@威馬汽車 官方微博回應此事,確認發生“起火”:
10月28日,媒體把北京的事故與本月5日、13日在福建地區發生的兩次威馬EX5自然起火事故相關聯,《一個月3起自燃事故》等標題諸多。
在一份疑似政府通報福建此事的匯報文件中,威馬對政府明確表示,事故原因是電池問題。
10月28日下午14點15分,@威馬汽車 通過微博發布召回產品的說明召回1282輛車,原因是:

10月28日下午,@中興高能 回應,在福建的兩次起火事故與自己有關,但北京的起火事故與自己無關。
大叔從3個角度做個解讀。
1、是“起火”,不是“爆炸”!
2、為何48小時內決定召回?
3、借勢營銷、廣告與公關

大叔經常說,危機公關的第一步是定性。
讀懂危機之后,就要對事故定性,這個定性決定著后續一切表態和行動。當然,定性也有可能隨著更多證據的出現,其他勢力的介入等情況改變。
威馬公關團隊對北京一起和福建兩起事故的定性很清楚,就兩個字:起火。

一個月連續三起“起火”事故,你還說是個案,鬼都不信了……但北京事故沒結論,那你召回的是什么車?答案是不知道,威馬只告訴了一個生產日期和電池型號,還拽出一個專業名詞“析鋰”。
媒體會把召回和事故非常自然地關聯在一起,給讀者的“錯覺”是:事故車輛正在召回中,原因也基本搞清楚了,大家放心吧,我們很負責任,這是一種感知錯位。
當然,這背后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威馬處于科創IPO過程,與其被動回應,不如主動認錯。

召回是產品出了嚴重問題,但怎么控制這個問題呢?數量。你看,我一共才召回1282輛車,就是一個電池供應商的產品批次出了些問題。對危機事件定性之后,這是進一步對事件的定量。

車圈的媒體人開扒了,大致意思是,行業普遍的現象就是,對外只說知名的供應商,不提那些更小的、不知名的。
無論是召回的說明,還是接受媒體采訪,威馬官方決口不提是哪家電池供應商出了問題,畢竟,供應商的選擇也代表車企對品質的把控,大家是一條繩上的螞蚱。
威馬不甩鍋,有人就得背鍋。所以,我們看到,@中興高能 高調站出來回應:北京的這起事故與我無關!

通過上述3招,錯位的速度,定性之后的定量,再加上打死我也不說,威馬公關試圖通過“召回”這個行動,來挽回聲譽。
至于效果呢?有點吧。當然,還有人側面攪渾水。

中國新能源車,在過去幾年發展迅猛,融資上市,勢不可擋。
也暴露出不少問題,比如安全問題,作為行業第二家(第一家是蔚來)承認電池有問題的車企,威馬汽車的案例值得研究,因為這將是新能源車行業面臨的共同問題,也是阻礙用戶購買決策的關鍵點!
大叔從借勢營銷、廣告分別與公關的關系,再結合安全話題稍微做個延伸,一個案例來自蔚來,一個來自威馬。
先說蔚來的“自殺式”借勢營銷。
其實,在威馬北京事故發生之前,在包括威馬汽車等新能源車近期頻發“起火”事故的大背景下,10月21日晚上,廣汽蔚來CEO廖兵在微博上發布了一張更像是“戰書”的承諾書:
?
借著別家車企自燃的熱度,去蹭一把,還要綁架供應商和全行業,蔚來這個借勢營銷太魯莽。
第二天,廖兵便刪除了這條微博。隨后,廣汽蔚來官方微博再次發布了這份“承諾書”,不過在細節上進行了修改,刪去了“寧德時代811電池”以及呼吁行業共同承諾的語句。
顯然,這事不僅激怒了同行,更讓網友感覺非常不適。
蔚來最終為“自殺式”借勢營銷致歉,“十萬分誠摯的歉意!此前整車全賠承諾僅為廣汽蔚來對自己用戶的承諾,不涉及任何友商、供應商”。
再說威馬的廣告。
大叔前段時間在朋友圈看到,當時很喜歡,原來是大叔朋友的4A公司出品。
抓的主題很現實,要不要生二胎?
廣告把幾乎所有家庭成員角色及其表態都放了進去,形式也挺流行的,以說唱battle的形式。就當大家都在街道上搭起的拳擊臺上爭吵的時候,一輛6座的威馬經過,鏡頭放在一個空座位上,“無論你如何選擇,我們都為你的未來留出了空間”。
配合這個廣告,威馬還采訪了獨生子女去談要不要二胎,童言無忌,也很走心和有趣,最后還是回扣6座的主題。
但如果我們現在再去看這組廣告,由于電池存在風險的問題并沒有說清楚,大叔作為一名父親,是不太放心買威馬的。
我想這就是公關與廣告和借勢營銷的區別,后者可能只強調一個產品賣點,公關則永遠是全局視角。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威馬的危機公關,顯然做得還遠遠不夠。
本站文章收集整理于網絡,原文出處: ,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