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視頻《后浪》破圈而出,年輕一代的精神和情懷被極 致放大,霸占各大媒體頭條;后來我們發現,讓大家陷入瘋狂的,不是《后浪》本身,而是心中那份深藏的情懷。
今年六一兒童節,朋友圈再次被“成年人不過是過期的小孩、“誰還不是個寶寶”等文案刷屏,背后點燃的是成年人逝去的童真情懷......
種種這些熱點跡象似乎都在告訴我們,新時代的內容營銷,凡是觸及情懷,更易打動人心。
營銷最前線觀點認為,伴隨著消費升級,新時代日益多元化的消費市場要求企業品牌,必須通過緊抓消費者的情感訴求,才能活化品牌,這是市場激烈競爭下的一種必然選擇。品牌在策劃一場營銷活動時,如果能洞察到用戶情感訴求,在內容輸出上滿足TA們的精神期待,則更容易引起情感共振。
在這一點上,我們研究生活家地板的全民戀家節營銷,能夠窺見一二,他們把情感引向了慣性思維“詩和遠方”的對立面——戀家。
懸念話題“1+1=幾”開道……
生活家“全民戀家節”掀開的序章,是以“戀家”為情感內核,調動起大眾心中埋藏的戀家記憶,找尋關于家的歸屬感。
1+1在懸念營銷里,不再是個數學問題,而是一個情感問題!
生活家地板這場聚焦于情感營銷的策劃中,用“懸念”,把“戀家”恰當好處的溫暖情懷,和毫無違和感的同理說服力,進行催化,進行裂變。
那么,關于“1+1=1”的這個解答,
生活家地板給出的解釋,是不是具有說服力呢?
生活家地板的答案,有著兩層含義:一層聚焦于“感性戀家”,1個房子+1群人=1個家,房子里有人才是家;另一層聚焦于“理性消費”,即買兩樣東西,只花一樣錢。
在營銷最前線看來,品牌借勢造節做促銷是市場的常規操作,但要把情感訴求和促銷利益點緊密結合在一起,這是很難的,要做到毫無違和感,難上加難。
現在,當我們被各種廣告、各種造節,各種破冰促銷價“包圍”的時候,消費者的視覺和感官受到了“綁架”,相比之下,生活家地板借助情感營銷,用“家文化”弱化生硬促銷的方式,值得肯定;求新求變,擁抱年輕用戶,總是值得鼓勵。
|聚焦戀家情懷|
站穩用戶心中的情感C位
當前,純粹賣物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是賣故事、賣情懷的時代。
年輕人不再因為物而買物,而更熱衷于購買物品攜帶的情感故事,就像他們喜歡江小白,意圖其實不在于酒的味道有多好,而是那份看似很“上頭”的文藝情懷;所以,生活家真正賣的也不是地板,而是隨時可喚醒年輕人心中“戀家情結”的品牌文化與情懷。
為了這次“全民戀家節”,生活家地板還首次發布了戀家主題曲《時光的溫度》,用心良苦,C位出道的意圖非常明顯,花費自然也不菲。
同時,生活家地板還嘗試前所未有的行為藝術公益直播——24小時直播家,呼吁為愛增加親密值,騰多些時間與家人共度時光……
從情感上發力,把共情變成購買力;
生活家全民戀家節不僅僅是一次市場大促行動,更是一次對品牌熱度、品牌傳播效率的“情感加速”,他們在不斷嘗試用“共情”擁抱年輕用戶。
|聚焦年輕人群|
內容走心不催淚,千萬別矯情
耐人尋味的是,現在的年輕人喜歡情懷,但不喜歡煽情,更不喜歡矯情。
所以,催淚不是生活家的橋段,而反邏輯的走在“詩與遠方”的對立面,“你有詩和遠方,我戀家!”,是它的互動基礎。
1個房子+1群人=1個家,房子有人才是家,聚焦家庭溝通,沒有站在道德制高點“教導”我們如何重視親情,而是給大眾的親情表達,以一個舒適、順暢的出口,讓用戶感受平等和善意,不以催淚為目的,給大家實實在在的幸福和愉悅。
1+1=1,我+你,組成一個家......所以,好的情感營銷不用矯情,走心就好!
|聚焦新渠道|
流量時代不能缺流量
好的內容營銷,還需要精準的媒介組合。
今年,生活家地板借勢520節點的先天性流量,在官微上掀起了一場“愛的表白”:轉發指定微博,就有機會獲得 “戀家表白禮”——抽取1位幸運兒送出玫瑰花,活動微博轉發多少次,就送幸運兒多少枝玫瑰!無上限的轉發量,分分鐘讓幸運兒擁有一個“玫礦”!
本次微博互動,話題閱讀量高達萬,話題討論量達萬,總轉發數91341……生活家借助微博這一社會化營銷平臺擁有的海量用戶,由大V和粉絲共同完成內容生產,用“圍觀效應”聚焦話題。
當然,中國女足鏗鏘玫瑰王霜也在微博上,玩了一把520表白日,并成功 @生活家地板。
?
借助人氣球星和新媒體的流量,生活家還聯合各大主流媒體、知名KOL、視頻APP、音樂APP、線下廣告等矩陣,為本次全民戀家節強勢助力,一切為了流量。
|聚焦共情感化|
強化品牌認知,堅實競爭壁壘
在市場競爭層面,隨著大家居產業環境的變化,市場競爭已經從質量、價格之間的比較,更多地轉向消費體驗、品牌形象層面的競爭。
目前來說,在整個地板行業,消費者還沒有對具體的品牌產生足夠的依賴和認知,生活家期盼借助“軟性”情感營銷,圈定目標受眾,無論是在產品利益點,還是情感溝通、價值認同等層面,都有了更加清晰的目標。
在情感消費時代,打動用戶要靠“感化”,這種品牌與受眾間的情感綁定,可以幫助生活家地板打下堅實的競爭壁壘,搶占行業“頭部”。
在營銷最前線看來,一個懂行的品牌,往往善于將自己打造成為擁有記憶點的“人設”,只有充分與消費者在情感、精神上建立聯系,才能讓用戶主動買單,產品最終轉化成為商品。
本站文章收集整理于網絡,原文出處: ,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