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全稱為Non-Fungible Token,指非同質化通證,實質是區塊鏈網絡里具有唯一性特點的可信數字權益憑證。”這是公開資料中對NFT的定義,而在當前,NFT更多被簡單認為是“數字藏品”。
如果做一個不那么恰當的比喻來方便理解,NFT在現階段無限接近于“文物”的概念,真品唯一,因獨一無二而具備稀缺性,可溯源,消費者們出于收藏或投機的目的購買。但無法回避的一個問題是,NFT的購買門檻。
當NFT概念大熱,交易平臺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國外有OpenSea、BloctoBay、NBA Top Shot等,國內也有鯨探、幻核、iBox等。但這些平臺大多是在線上,一定程度上導致了NFT局限于網民口中的“概念”。
于是,線下店反而成了另一種藍海,我們暫且稱之為“NFT商店”。
01.NFT商店是助攻,還是噱頭?
在當前全球范圍內的NFT商店數量并不多,展示形式有所不同,但購買方式卻大同小異——通過掃描二維碼,進入購買頁面。
這對于已經習慣了互聯網購物方式的年輕人來說,簡直行云流水;對于網感不強的人來說,也算得上稍微無障礙的入門方式了。
關于具體的消費方式,我們以長沙的“不存在商店”為案例來看。
這家NFT商店在2021年開展了一次試水的快閃,其營銷噱頭在于引入元宇宙玩法,聲稱“販賣任何單一時空都不存在的東西”,通過NFT及實體化展品映射來探索生態保護理念。
圖源:“MINEFM”
落到整個商店的實際構建上,“不存在商店”的供應方是NFT平臺StarArk,帶來了26款不同虛擬產品,包括插畫、音樂等形式的數字版權作品。
圖源:“I CITY美好生活中心”
這些原本看不見摸不著的數字產品,在“不存在商店”有了實體化身,如香蕉玩具、裝著空氣的塑料瓶等。這讓整個商店看起來和普通的零售場景無異,即便是對NFT沒有概念的人也能夠在這里逛上一圈,對虛擬層面的NFT有一番現實層面的認知。
圖源:“INSITE盈石資產”
當然,“不存在商店”的重頭戲仍然是NFT。
在商店里,每一種商品都對應貼著二維碼,消費者可以通過掃碼購買相應的NFT數字作品,購買后即擁有限量版權數字圖像內容。基于此,比如掃碼購買《綠色情緒》,便擁有一段屬于自己的音樂,實現了破次元商品的高速流通。
圖源:“INSITE盈石資產”
但如果只是擁有一份NFT,當下的大部分消費者恐怕仍然會覺得毫無實感。所以,“不存在商店”采取將圖像實體化作為購買NFT版權贈品的方式,讓消費者拿到真正的實物,一定程度上做到了零售的虛實結合。
圖源:“INSITE盈石資產”
這里值得一提的是,相較于主流的買實物贈數藏的形式,“不存在商店”逆向交易——買NFT贈實物,有助于提升大眾對于NFT價值的認知,讓更多人把NFT當作正常商品來看待和買賣。因此,其盈利模式以銷售收入為主。
圖源:“INSITE盈石資產”
另一方面,“不存在商店”也沒有放棄線上工具的便利,其相關優惠券及購買NFT的憑證都在小程序發放,消費者領取后可至商店憑紙質副券兌換相應實物商品,實現了線上線下的導流。
盡管“不存在商店”也存在著問題和爭議,如NFT的稀缺性和唯一性如何保證,裝空氣的瓶子一類商品是否有割韭菜嫌疑等,但其仍然是對未來零售大趨勢——虛實結合的一次落地嘗試,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02.線下零售能搶救NFT嗎?
NFT的熱度仿佛潮水,時漲時退,退潮時被發現裸泳者比比皆是。于是,當體驗感不足的純線上NFT交易平臺隱有疲態時,大家開始將目光重新聚焦到了線下零售。
在前文中,我們提到了把NFT當作正常商品來看待和買賣的消費邏輯,這里再借兩種“NFT商店”形態來討論NFT如何融入線下零售。
展陳
根據微果醬的觀察,通過展陳來銷售NFT,成本大多不低,且需要較高的技術支持,相對來說更受藝術類NFT銷售的青睞。
當然,這種形式的優點也很明顯,場景整體的視聽沖擊能讓消費者有更強的元宇宙感知。
舉個例子,號稱我國大陸地區首家NFT線下數字畫廊的“藝數力”,于2021年10月落于上海,業務包括藝術家孵化、NFT藝術作品上鏈到交易拍賣、作品展示等的“一站式服務”。
其區別于傳統畫廊的最大特點便是,墻壁、展臺并無任何實體藝術作品,取而代之的是許多多媒體裝置,以顯示屏為主,作為NFT作品的展示載體。整個空間仿佛一個“暗盒”,亮起的屏幕就像是懸浮在眼前,消費者可以通過掃描屏幕上的二維碼了解對應NFT,極具元宇宙照進現實的體驗感。
圖源:雅昌發布
再比如,位于美國紐約第五大道的NFT畫廊“Web 3 NYC Gallery”,空間不到100㎡,展示NFT的屏幕卻超過300臺,包括160塊小屏,110塊中屏,30塊大屏,看展的人可以通過掃描屏幕二維碼,跳轉到NFT在交易平臺上的鏈接,像逛淘寶一樣直接購買。
圖源:“果殼”
根據“果殼”的親身體驗,這些屏幕相當于“展位”,NFT持有者需要購買以展示自己的作品:
當我進一步跟工作人員交流之后,才知道這些屏幕的設置“暗藏玄機”。NFT 持有者要購買屏幕的 NFT,以獲得“展位”。小屏價格 1.5ETH-2ETH,中屏 5ETH-10ETH,大屏價格高到不公開出售,得聯系畫廊詢價。
叨哥,公眾號:果殼笑死,我坐在NFT線下店里,逛起了它的線上店鋪
小屏幕 | 圖源:“果殼”
顯然,在這個流轉過程中,畫廊向NFT持有者收取“展位費”,并將消費者購買NFT的貨款,按照一定協議份額給予NFT持有者;NFT持有者借助畫廊的展示平臺推廣自己的數字作品,并賺取差價。
此外,這個畫廊還設有虛擬畫廊的區域,消費者可以通過VR設備進入線上畫廊,虛擬空間中的NFT也都標注了二維碼,可供掃碼購買。
圖源:“果殼”
畫廊的操作,其實也可以套用在NFT商店的構建中。比如在控制成本的情況下,小空間的便利店或許只需要劃出一個NFT售賣區域,用一個顯示屏或者紙質二維碼,就能夠提供“展位”和消費渠道了。而便利店中豐富的實物商品,也能創設更深層的虛實連接和營銷玩法。
自動售貨機
通過自動售貨機來銷售NFT的方式以及市場,更趨近于當下的超玩盲盒。其優勢是可以放置在人流密集處,能夠帶來一定的獵奇效應和流量,同時更加便利。
基于Solana區塊鏈的以太坊虛擬機開發商Neon Labs,在2021年11月完成4000萬美元融資,其在美國紐約市曼哈頓約翰街29號設立了世界上第一臺 NFT自動售貨機,24小時開放,支持直接用貨幣購買。
圖源:businesswire
操作方式和普通的自動售貨機沒有太大不同,購買之后就會掉落一個帶有二維碼的實體盲盒,掃碼即可在Neon平臺上兌換購買的NFT,實現了隨手買飲料級別的便利性,因此被部分媒體稱為“近似一家專營NFT的便利店”。
雖然沒有公開銷售情況,但據Neon聯合創始人Jordan Birnholtz稱,上架以來,這臺販賣機經常因為售罄需要補貨,而除了變現,還為當地市場帶來了大流量和高關注度,并為Neon提供了巨大的公關機會。
圖源:Decrypt
在Neon的自動售貨機運營后不久,2022年的日本和歐洲也都出現了當地第一臺NFT自動售貨機。
位于日本新宿歌舞伎町中心的藝術空間“Decameron”門口,安裝了一臺外殼寫著“NFT”的自動販賣機,是專屬于藝術家松田將英的裝置“Lunatic Pandora”。
消費者購買后會掉落一個銀色信封,其中包括“THE LAUGHINGMAN”會員卡、NFC標簽、會員限定展覽會門票。當消費者將會員號碼和錢包地址發送到指定表格時,NFT即被分發到賬戶中。
圖源:femin
根據“堺塾”消息,NFT所有者松田曾如此表示:
我們參考了在紐約發布的Neon自動售貨機案例,將其設計為對NFT不感興趣的人或不攜帶錢包的人也可以參與的售貨機。我們希望更多的人能夠體驗NFT和Web3的思想。
圖源:femin
2022年底,myNFT宣布將推出歐洲第一臺NFT自動售貨機,計劃安裝在人流量密集的倫敦伊麗莎白二世女王會議中心外。myNFT的聯合創始人Hugo McDonaugh的靈感來源于,被很多實體商家采用的利用自動售貨機來進行產品分銷的方式。
消費者購買之后將獲得一個信封,掃描其中二維碼即可根據提示注冊一個免費的myNFT賬戶,并獲得一個用于接收NFT的數字錢包,myNFT希望能夠借此拉住更多因為注冊數字錢包在第一步被勸退的用戶。
圖源:“NFT科代表”
如果說展陳是為了讓更多用戶了解NFT,那么自動售貨機更像是一個引起關注、降低門檻的引流裝置。兩者的共同點是NFT和線下零售的結合,構建了一個專賣場所——NFT商店,讓NFT這個原本只存在于線上的概念能夠更深層次地融入大眾的現實生活。
寫在最后
不少人將2021年稱為“NFT元年”,此前仍屬于極小眾概念的NFT迎來了爆發,無數人前仆后繼。進入2022年之后,NFT又迅速進入淘汰戰,炒作者的心態猶如坐過山車,跌宕起伏。
根據報道,當前NFT從以炒作為中心轉向以實用為中心、基于長期價值的全球建設者努力,2022年銷售額突破1.01億,比2021年增長了67.57%。
但你或許也發現了,以上這些離普羅大眾仍然太遠,只是特定圈子的狂歡,證據便是你常聽見這些名詞,卻很難在身邊人中找出一個參與者。原因便在于購買門檻,包括消費心智、消費場景、消費方式等等,都能把大部分人拒之門外。
回過頭想,我們能自如地在便利店買飲料,在家具城買家具,在畫廊買藝術品,仿佛是DNA自帶的習慣,這就是已經成熟的市場教育和特定消費場景帶來的好處。
如果把NFT當作一件日常商品,或許也應該有一個地方,可以讓我們仿佛提議去某個店買東西那樣,說出“去XX買NFT吧”這樣的話。
NFT商店所扮演的角色便是如此,其以空間為基本盤,商品為紐帶,連接了虛擬和現實,搭建起一個將元宇宙映射進現實的專營消費場景。
隨著元宇宙技術的發展和相關內容的蓬發,逛NFT商店或許會成為未來生活中日常娛樂項目,且讓我們期待一波落地。
本站文章收集整理于網絡,原文出處: ,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